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新视角:旅游业的贡献(3)
2017-08-25 06:47
导读: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优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我们已经分析过,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财政和旅游业之间在资源配置
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优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我们已经分析过,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财政和旅游业之间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交集,这就为我们研究旅游业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贡献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产业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对产业的支持是其资源配置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财政的资源配置。首先,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依赖于财政对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先期投资;其次,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外部不经济的现象需要财政力量进行纠正;第三,对旅游业自身资源配置中产生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依靠财政的力量加以引导,进行资源与产品的互补式开发。 然而,由于具有产业资源配置效应,旅游业自身也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甚至有余力帮助财政缓解资金困难。首先,在对旅游进行投资和消费时能够引起各种产业资源的自动整合与配置,使财政可以节省资金用于其他方面;其次,旅游业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进而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财力支持。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人力资源配置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调控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其二是创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人力资源会自发流向效益好、工资高、有前景的行业和较发达的地区,这会导致行业、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需要财政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调节。经济的不平衡会增加失业人口,进而加大不稳定因素,这需要财政既要创造就业机会又要稳定治安。但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产业自身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将会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就业还没有达到饱和,自身就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其次,旅游业具有就业的“乘数效应”,而相关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间接就业机会增多;再次,旅游业的发展能将部分高素质人才引向贫困地区,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当然,如果旅游业过度发展,也会引起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过剩,需要财政出面进行再配置。 (三)国际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是间接的,例如,用增加基础设施的供给、设立税收优惠等来吸引外资,加大对外贸的支持力度来增加出口等,这些财政调节的成本不菲,但效果有时并不明显。 旅游业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是直接的。首先,旅游业对资本成本和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只要投资环境良好,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次,国外游客入境旅游在国内进行的各种消费,直接增加外汇收入,换汇成本低;再次,国内游客出境旅游,对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改善国际经济关系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可见,旅游业的国际资源配置效应是财政国际资源配置职能最好的补充。 (四)地区资源配置方面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容易引发居民收入、居民受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程度等一系列失衡。有限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至多能改善基础设施的状况,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发展落后地区的旅游业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并逐渐解决该地区的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许多从前须由财政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发达地区的开发空间会逐渐缩小,开发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投资者较好的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会促使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在地区之间实现优化配置,进而,节约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或提高了该资金的利用效率。“总之,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体现。发展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多种资源配置,这实际上是市场的选择,其效率较高,但旅游业的发展又面临着很多市场失灵问题,例如季节时令、突发事件等,这时只能依靠财政调节。因此,市场和财政应共同起作用,在市场有效的领域财政应该退出,并转向市场失灵的领域,这正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实现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