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若干问题新探(2)
2017-08-26 01:27
导读:三、如何正确认识、理解积极财政政策问题 从1998年开始至今,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需要回过头看一下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完善,有些什么值得
三、如何正确认识、理解积极财政政策问题 从1998年开始至今,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需要回过头看一下它还有哪些方面不够完善,有些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它是否可以长期实行,从看还能走多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认真思考一下的。 一是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在改革实践中的一项重大创举,在理论上应该赋予它一个什么样的内涵,还缺乏应有的阐述。我认为它即便是某一时期起过重要作用的财政指导方针、理财思想、管理方式,也应该认真加以,提高到理论上加以认识。何况在我国又是一项成功的经验呢?否则一提起积极财政政策就容易与单纯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混淆起来,尤其不能被简单的误解为就是扩大国债规模。 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项全面的
系统工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应该明确职责分工,协同作战,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从目前看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似乎主要是中央财政的事,地方财政由于没有发行国债的权限,使不上多少劲,一些地方财政困难、被动的局面难以扭转。甚至有些地方看到中央财政举债有了资金,更增加了“跑部向钱”的频率。福建有个地方把中央财政下拨的防洪资金都挪用了,半截子工程仍在那里没人管。这就完全失去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意义。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首先就要求理财思想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改变某些看摊守业、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缺乏创新意识的思想和工作方式,要敢于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这是财政机关需要树立的新的思想作风。其次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绝不只是中央财政的事情,也不仅仅限于扩大国债这一项,而是需要上下配合,统一行动的一项系统工程。现在融资渠道很多,搞好企业改革,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上市;按规定适当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吸引内资外资;财政贴息贷款等等,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资金实力,加大支持经济的力度,既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又能培植新的财政。 三是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究竟还能走多远,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一方面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所展现出来的创新型理财思想和财政职能的转变而言,是应该永远坚持下去的。另一方面单就为了扩充财政资金实力所采取的增发国债来看,却不能成为一项长期使用的永久性举措。国债是财政融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发多少合适,必须从国情出发,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实际出发。绝不能超越财政经济的承受能力,要适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过量,不能盲目,更不能长期使用,要注意防范引发财政风险。归根结底,财政应按照公共财政模式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活动范围和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