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税行为分析(2)
2017-08-31 06:17
导读:(三)产品结构调整避税法 产品结构调整避税。指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或经营那些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产品,进而减轻纳税负担。达到超税目的
(三)产品结构调整避税法 产品结构调整避税。指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或经营那些享受国家税收优惠的产品,进而减轻纳税负担。达到超税目的。 1.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开发生严经营活动必定要进行相关生产设备和厂房设备的投资。而国家对此项投资要计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其调节税的计征税率有五档:o%、5%、10%, 15%,30%。因此。企业应慎重安排产品结构,选择好产品生产方向进行投资,由高税率的投资项目转向低税率的投资项目,进而降低税负。 2.选择生产低税率产品。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同时执行13%的低税率,但低税率只适用于部分纳税对象。纳税企业可结合市场走向,从自身利益出发,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增值税率由17%降到13%,从而减轻税负。
(四)费用分配避税法 1.固定资产折旧与避税。计提折旧是对企业固定资产予以补偿的基本途径,没有折旧的提取,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可能实现。折旧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费用或管理费用,其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当期损益,进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直线法、损耗法和快速折旧法。 不同的折旧方式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计入各期纳税期的折旧额会有所差异。在直线法下。计入各期的利润是均衡的,在快速折旧法下。计入企业各期的前期折旧多而后期折旧少,从而使利润前期少而后期多。折旧方式的不同选择。到企业利润在年度间是否均衡。一般来讲。快速折旧造成企业各年度利润被动较大,损耗法次之。而直线法则有利于各年度企业损耗的相对均衡。由此可知,如果企业所得税适用累进税率, 从长期看快速折旧法和自然损耗折旧法将会导致平均边际税串偏高。进而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在这方面,抉速折旧法较自然损耗法尤甚,而直线法下企业税负最轻。在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上述三种使折旧影响纳税金额的总的帐面数相同,因为不管利润在何期实现。只要利润额不变,其应负担的所得税额也就不变。但进一步的会发现,同直线法相比。快速折旧滞后了纳税期,可以得到递延纳税的好处。而自然损耗法折旧则推前了纳税期,将遭受提前纳税的损失。在这一点上优化纳税的折旧方式的选择顺序是 :快速折旧法、直线折旧法。自然损耗折旧法。
(五)转让定价避税法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公司间转让产品、半成品、原材料或互相提供服务、专有权利、秘密配方、资金信贷等活动所确定的企业集团内部价格。转让定价避税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关联公司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价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进行避税。 2.关联公司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实现避税。 3.关联公司间采取无偿借款或支付预付款的方式,转移利息负担,以实现避税目的。 4.关联公司间劳务提供采取不计报酬或不按常规计收报酬的方式。转移收入避税。 5.关联公司间通过有形资产的转让或使用,采用不合常规的价格转移利润方式进行避税。 6.关联公司间通过无形资产的转移和使用,采用计报酬或不合常规价格的方式,转移收入,实现避税。
(六)利润分配中的避税 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预期利润水平的高低,是确定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的重要因素。同时公司进行投资活动已经获得了利润,而利润如何分配的。不仅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同时也牵涉到一系列的税收问量。正视利润分配中税收征纳行为的存在,并尽量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减少或降低利润分配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1.税利的分配次序问题与避税税利的分配次序问题,筒而言之。就是先税后利,还是先利后税的问题。先税后利。还是先利后税,其所导致的结果会有很大区别。从税收负担上石,在适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若是先缀税后分利润,则由于所得额大而适用较高的税率。从而使税收负担很重,而先分利润后缴税。则由于各个投资者分到的利润数额相对较个,适用较低级的税率,从而使税负减轻。在税收政策上。国家往往给予投资者在利润分配次序上有一定选择余地,这样可以用来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达到减轻纳税义务的目的。 2.不合理保留利润与避税由于公司的税后利润允许以股票增值的方式留在企业内部暂不分配,因而引起了不合理的留利问题。,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个人所得税征收还不着及。股份制企业正在试运行中。这就给不合理留利避税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