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改革的公共化历程探究(2)
2017-09-02 04:37
导读:三、改革开发以来的财政改革对构建公共财政的意义 在市场条件下,主要为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就是公共财政。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
三、改革开发以来的财政改革对构建公共财政的意义 在市场条件下,主要为满足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就是公共财政。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从市场取得税费收入,并将其用于政府的各项公共活动支出,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经济协调。1994年后的财政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主要表现在:建立和完善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复合税收体系,实行并不断完善了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步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了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通过相机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丰富了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实践;加强了财政法制建设,促进了依法理财。通过改革,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增加财政调控能力,促进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的税制体系和模式。实践证明,新税制的运行取得了巨大成功,是我国税制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具体地说,在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下,财政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呈现公共化趋势的变化:(1)在财政体制上,突破了过去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供给型管理模式,又跨越了过渡性的财政包干制,初步建立起合理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2)在税收制度上,突破了过去受产品经济的过于单一的税制结构,不断拓宽税收调节领域,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新型流转税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所得税制度;(3)在国有管理和利润分配上,突破了过去将国有企业作为行政机构附属物进行直接管理的模式,确立了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理顺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4)在预算编制上,改革了传统的单式预算制度,初步实行了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构成的复式预算制度;(5)在财会制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按所有制、行业和部门设置财务制度的做法,实行了新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会计语言;(6)在分配政策上,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7)在财源建设上,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全民所有制企业提供积累的单一型财源结构,积极拓展非国有经济以及社会、个人的财源,培植开辟来自第三产业的新兴财源;(8)在资金筹措上,转变了过去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旧观念,努力拓展国内外融资渠道,充分运用国内外一切可用财力为经济建设服务;(9)在资金使用上,进一步加强了监督,讲求资金使用效益和依法理财;(10)在宏观调控上,突破了过去不重视价值作用的直接控制方式,综合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补贴等政策工具,积极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另外,财政职能和管理方式正在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重大转变,逐步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财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同时财政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增强了国家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建立起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促进了企业平等竞争和推动了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财政改革的过程中,经验与教训并存。经验、吸取教训,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相信未来我国的财政改革会沿着公共化的进程继续推进。
: 1.王保安。“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财政,2005(4) 2.王保安,晓宇。当前的财政形势与财政改革[J].经济研究参考,2004(39) 3.郭家虎,崔文娟。我国渐进式财政改革的宏观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4(3) 4.余天心,王石生。我国财政面临的五大转变[J].经济参考报,2003(11) 5.陈颂东。财政支出结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J].改革,2004(1) 6.贾康,阎坤。转轨中的财政制度变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7.苏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现状与政策取向[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1) 8.姚洋,杨雷。制度供给失衡和中国财政分权的后果[J].战略与管理,2003(3) 9.张馨等。当代财政与
财政学主流[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