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地方工业化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2)
2017-09-08 05:55
导读:三、促进我国地方化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选择 促进我国地方工业化发展,必须针对地方工业化发展中的现实状况,合理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 1.精心筛选
三、促进我国地方化发展的若干财政政策选择 促进我国地方工业化发展,必须针对地方工业化发展中的现实状况,合理选择相应的财政政策。 1.精心筛选和确定重点扶持的产品和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对有市场、利税含量高、管理基础好的重点扶持的产品和财源建设项目,继续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启动工业的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可考虑从挖潜改造支出总额中单列部分资金或在财源建设项目奖励资金中集中一部分资金来设立工业技改引导贴息基金,支持重点产品和财源建设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连续操作几年后,有望使工业产品的水平上一个台阶。 2.介入风险投资,加大对高新技术投入的力度。风险投资被人们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地方要实现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提升、更新换代,必须依靠创新;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也要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财政支持高科技风险投资的主要方式包括:一是通过财政适当投入,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造局部优化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二是集中财政科技资金和高新技术引导资金大力支持高新技术项目;三是通过适度的财政资金引导,提高民间风险投资者对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四是采取财政全额贴息或部分贴息的方式为风险创业企业寻找银行贷款提供支持。 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疏通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拓宽地方企业融资渠道。改革开放以来,居民一直是资金结余者,而且结余额越来越高。其原因:一是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储蓄以备未来生活保障预期的;二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因此,财政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一是切实提高财政预算中
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尽快改变居民消费预期,从而消除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后顾之忧。二是在财政预算中专项列支注入地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的资本金,提高担保公司的信誉度,通过担保公司的担保或对企业发债利息进行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产品适销对路、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的公司债券适量发行。三是对有希望通过股票上市融资的企业,给予更多更大的优惠政策支持,为其创造条件争取早日上市。 4.允许和鼓励地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促进其尽快完成经济寿命周期,并让其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进入资产交易市场进行拍卖、租赁等,以满足企业设备更新和安置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产权可采取存量转让、长期租赁(30年至50年)和股份重组等方式来加大改革力度,为私人资本直接投资企业开辟多种渠道。从财政在这方面不是直接去操作如何转让重组,而主要是筹集改革成本。财政筹集改革成本可以考虑的渠道有:从财政预算安排中挤出一点;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纳入到财政管理,建立地方国有经济改制专项资金,把国有股权减持变现收入作为政府支持企业改革的成本;在适当的条件下,把国有股分红收入、财源建设企业地方税收增收部分作为财政的企业改革成本;把经营城市所增加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政府的企业改革成本。 5.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民营经济是地方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亮点。但大部分地方民营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普遍存在着“小、低、散”的特点,管理家族化、融资困难等比较突出,因此政府财政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对民营经济可比照国有工业经济的模式,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二是支持民营经济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方式灵活、接近基层、容易与民营企业建立信任关系的民间银行和合作组织;三是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民营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四是加强对民营经济服务,提高民营经济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应规范和调整其它财政政策,如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小城镇产业发展政策、取消农业税和建立地方产业发展基金、重视义务和农民技能
培训的财政支持等,同时还要在税收分成、财政收缴、财政包干上做适当调整,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各级地方政府更多的调控余地,以促进地方工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