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SNA)方法的制度特性(2)
2017-09-09 05:18
导读: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但很显然,它与经济学所述的制度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种制度,但很显然,它与经济学所述的制度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呢?我们先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与经济学制度的差别开始分析。与经济学所述的制度相比,定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制度,明显有下述几个特点: 1.作为制度,它的内涵和外延比经济学所述制度要小。经济学制度不管外延如何,其内核在于规范制约人们的行为,这是它的内涵。以诺斯观点为典型,他将制度理解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制度,它所规范的是宏观经济数据、信息的产生及相应的方法,它规范的是方法论本身,而这种方法论是人们用以了解经济世界的最基本的工具。至于由方法的规范,演绎到相应领域人们的关系,这可能并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制度主要考虑的方面。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要比经济学制度小。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了核算规则和分析框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确立了一系列人们认识宏观世界的统计核算规则,规范了宏观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论,建立了宏观经济研究和决策的基本分析框架。如果说,经济学科甚至包括
社会学科是人类对外在人文世界的探索,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这些学科提供的是制度性的帮助。更明确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的制度性帮助,是对基础方法论的规范。关于这一点,前文已经详细论述了。 3.人们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两个方面的不同理解。 一是学术性的,二是工作性的。作为学术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方法库和资料信息库,“库”内的东西是相互成体系的;作为工作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是一种工作体制或制度。所以,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性的理解,也就有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解:第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侧重于学术性的理解,是方法论制度,在这个制度内,它规范了相应的核算方法和数据生成;第二,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侧重于工作性的理解,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是一种政府统计制度,它规范相应的统计工作划分和职能部署以及相关的人员安排。 从表面上看,国民核算体系制度的两个层次,没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但仔细,情况并不是这样。没有作为学术性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不可能有作为工作性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因为众所周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一个工作手册,在这个文本指导下,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要受到相应的规范和制约,以及做出相应的政府部门的安排。因此,确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学术性是第一层次的,工作性是第二层次的。 4.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组织”形式。 如果将体系或机制视为制度的一种有机形式,那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的这个“体系”和作为工作的这种“制度”,其实讲的就是“组织”形式。即便某些学者并不将组织认为是制度,但组织与他们眼中的制度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根据他们的,这些组织是制度变迁的主体。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制度。 这种协调,体现在对经济统计体系内部的一致性规范上:第一,它需要在不同统计体系之间进行协调,以保证SNA 与更专业的统计在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等概念框架上保持一致,如SNA 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收支统计(BOP)、政府财政统计(GFS)等的相互协调;第二,它是保证从不同资料来源采集的数据在数值上协调一致的核算框架,如对产业调查、住户调查、商业统计、增值税退税和其他行政资料的统一规范。考虑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的特点,我们就可得到对这种制度的总体性认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方法论制度,它旨在规范宏观数据的生成及相应方法,同时,提供宏观经济研究的基本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