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建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机制的探讨(2)

2017-09-11 01:44
导读: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征管改革为动力,实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主体的根本转移。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以征管改革为动力,实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主体的根本转移。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从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和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都要用法律的规范来约束,而汇算清缴主体转移的实质就是法律责任的转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责任不清的现状,明确了征纳双方的法律责任。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税务部门执法自律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纳税人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从而促进新型征纳关系的形成。

2.以为纳税人着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汇算清缴的工作主体实现转移之后,由于纳税人要对自己的申报行为和汇算清缴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出现,纳税人要接受处理和处罚,承担税收风险。因而,纳税人具有自觉税收法规,加强核算,提高政策水平和办税能力的良好意愿。所以,税务机关要做好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宣传辅导,落实纳税服务。税务干部要根据企业所得税征管实际和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要求,对纳税人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辅导、培训,要通过公报送达、发放宣传材料、税法宣传栏、办税人员例会等多种形式,把全面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一般辅导与重点辅导相结合,会上辅导与会下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帮助纳税人提高办税能力。给纳税人充电,增强内功,是所得税汇算清缴主体转移后做好汇算清缴工作的基础。

3.税务部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法意识和服务意识。汇算清缴主体转移后,税务干部要对自己的执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因而从客观上要求税务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责任意识,依法行政。同时,税务干部要苦练内功,提高政策水平,熟练掌握有关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和查账、验证的基本技能。这是税务干部规范执法行为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4.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鉴证和服务作用,促进汇算清缴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运行,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作为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聚集了许多财务税务方面的专家和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在财务、税务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实践经验。作为社会中介机构的事务所,一方面能够较好的帮助企业做好所得税汇算清缴,代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鉴证功能,参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审核。因此,税务部门要积极引导、支持社会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规范代理服务行为,并逐步建立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汇算清缴进行审核鉴证工作的运行机制。

5.做好企业所得税申报稽核与纳税评估,强化税务检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结束以后,税务部门要及时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进行申报稽核,评价其纳税状况的优良程度,作出异常判断,为税务检查提供有针对性的案源。税务部门要结合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的新情况、新特点,对企业所得税重点税源户和非重点税源户采取不同的,分轻重缓急地开展工作,做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对发现的纳税异常现象要及时转入日常检查。实践证明,把企业所得税评税制度与税务检查有机的结合起来,依法强化检查是做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新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化改革,在新的征管模式下建立新型征纳关系的客观要求,是摆在税务部门面前的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这需要税务机关、纳税人、社会中介机构的共同努力。因此,税务部门要在征管改革的实践中不断经验,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体转移为根本手段,为纳税人和社会中介机构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建立和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运行新机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上一篇:企业年金税收制度安排的对策分析与现实选择 下一篇:近期日本税制改革的主要设计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