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业发展问题(2)
2017-09-15 06:45
导读:二、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业发展思路及模型 农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等级问题,由此而引出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的严重倾斜,其实农业始终处在社会权力资源
二、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业发展思路及模型 农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等级问题,由此而引出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的严重倾斜,其实农业始终处在社会权力资源循环的外围。〔7〕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首先就要突破这道顽固的防线,然后重新科学地重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引导我国由分配型财政、生产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最大程度上削减和缓冲农业分配过程中的协调费用负担,从根本上杜绝农业发展的桎梏。 1.先分离。即先把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和农业本身首期分离,对整个社会特别是公共财政框架,可以避免现行的社会等级制度下的“迷雾”。在“迷雾政治”的环境中,就是有某些阶层借原来的弱势产业和人群的政策导向掩盖其真正的目的,使政策和政策的可行性与连续性大打折扣。如农村的信贷,国家有意搞活农村金融市场,但真正受益的却是房地产行业。在分离中,我们要根据宪法真正地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给予农业以公平。公共财政框架的首期构建也要与农民在国民中应有的权力相匹配,更重要的是框架的推行和实施更要符合这一标准。要打破权力中的黄宗羲定理,框架的实施也是针对实施者的,否则,由于政府和上层等级的既得利益,边际利益的调整也会达到极限。如自1978年的农业边际利益调整,到上世纪90年代时达到了极限,造成了延续至今的农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如果不打破原来的权力资源分配的格局,农业本身结构又将更远离帕累托最佳,而现行农业内部畸形的市场均衡又在破坏其发展。所以,要依靠公共财政框架对行政机构和各级政府作出大幅度的压缩,这是关系农业发展命运的根本性措施,况且国家政权和公共财政也能够承受这种变革及其经济负担。 我们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一个简化的模型来进行初浅的量化,以便更好地理解权力资源在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以及在城市和农村的配置所产生的长期社会发展绩效。 Y=εAaBb (A=c1 d1,b=c2 d2) A和B分别表示权力资源在和两个领域的配置,具体转化为财政间接控制市场配置(财政间接控制)两部分;a和b则相应的表示经济绩效对该领域权力资源的弹性参数,且a b=1;ε表示综合绩效系数;Y表示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绩效;c和d表示和城市的权力资源配置。 由于我国总体分工演进和专业化已到了一定的阶段,完全保险的行业部门改革也取得了有效的成绩,从和实践的角度已经证明:市场配置效率高于财政直接配置效率,即a. 在这一模型下,现行的财政体制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