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网络冲击与阅读分流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大部分人平常的阅读都是通过借阅这种方式来维持的。这一方面是与现在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提供外借服务有关,更与现在流行的快餐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他们的阅读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指向,通常都是遇到什么看什么,借以了解一点社会风尚而已。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却有爱看小说或青年类杂志,做中学老师的人除了案头常备一本《红楼梦》之外,平常阅读的大部分杂志书籍都是借来的,有的甚至是在同事同学之间辗转了好几手。因为这一类书你不会读第二次,甚至也不需要读得很仔细。尽管文学与网络的关系,目前更多是表现在版权纠纷上,但网络的发展与个人电脑的普及毫无疑问已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现在有不少人表现出对勃兴的文学网站的兴趣,说明网络文学的发展对文学的传统载体已开始形成冲击。
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出版的书籍浩如烟海,积累的知识无边无涯。近十几年来,更是网络纵横,信息速递,正所谓“知识爆炸”。对读书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普遍的对应办法是快速阅读,利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知识增速赛跑。虽然竞技中易处下风,但无奈舍此别无良策。快速阅读即读得快,读得泛,用时下通行的模糊说法,也可称之为泛读。与此相对应的是精读,即读得精,读得慢。泛读与精读是外语教学中的两门传统课程,至今仍开设着,而且还挺管用。以往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两门课是五十年代从苏联老大哥那儿学来的,肯定它们的时候这么说,否定他们的时候也这么说。其实不然,泛读和精读在中国古己有之。在知识快速递增的今天,人们青睐泛读多少是为了应急,却并不完全解决问题,因为书读得再快也赶不上知识的猛增,更何况一味贪求多只是如蜻蜓点水,不深不透,为学难有所长。时代日新月异,常常会涌现我们应当熟悉而并不是熟悉的新的知识和学科,我们不妨采用以精为主,由精到泛,精泛结合的方法去掌握。不管是文科出身还是理科出身,从忙忙碌碌的外企白领到生活节奏相对有规律的教师,他们在闲暇之时多少都是喜欢看书的,特别是文学类书籍。文学,永远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慰藉。在企业上班的某君曾是执着的文学爱好者,一年到头,他的床头总有几本文学方面的书,从年少时喜欢的纯文学作品,到现在偏爱带一点思考性与哲理性的著作,思想的深刻与文笔的精练机敏常常会令他痴迷不己。在一家行政部门当首长的某君则认为读好的小说会使自己对世事人生的理解更透彻,所以尽管工作需要他把大量的业余时间花在行管理论学习上,倦怠的时候他还是喜欢以看小说消遣。提起买书,大多数人有逛书店买书的习惯,除了为各种现实目的买书,一年花上百八十元在这种纯粹为了兴趣和欣赏的文学类书籍上。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在逛书店时,遇上自己特别感兴趣作品,才会偶尔买上一两本。书价不菲确实是制约许多人不能随心所欲买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某小姐自幼爱好文学,虽然没有如愿考上大学,但至今还喜欢写写东西,没看书的日子对她来说索然无趣,但生活方方面面的开支迫使她在每花一笔钱时都不得不掂量一下。有时她甚至宁愿去买盗版小说,尽管印刷质t很差,毕竟也聊胜于无。没有好书也是许多人徽得买书的理由。他们表示只买具有收藏价值的名著,现在的文学出版物虽多,但泥沙俱下,难以辨认。不过,在这种费钱又费时的阅读经验相比,廉价的电脑文学光盘所导致的阅读分流可能来得更实在一些。毕竟光盘的体积小、容量大,使用起来也还算方便。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图书的价值首先是一种价值表现,通过市场流通的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