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初探(2)
2013-08-20 01:08
导读:测评信息化水平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尽量寻找、选取或创造那些与客观事实本身最为接近的指标,使之达到与事实更为吻合的联系。由于各高校图书馆
测评信息化水平时,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尽量寻找、选取或创造那些与客观事实本身最为接近的指标,使之达到与事实更为吻合的联系。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面积、读者人数都不尽相同。运用总量比较显然不太合理,综合来看,人均输出或单位面积输出的指标比较合理。根据图书馆信息化的有关理论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可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准则层)来设置。
—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基础,包括信息电子设备与网络传输线路。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中共同创造的,信息资源通过信息的服务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把握知识创新与知识共享的平衡,有利于兼顾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信息技术的利用。信息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图书馆开发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政策法规。法规是软环境,是信息化
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测评标准主要看是否为信息共享、知识创新提供有效保障。
—
教育事业发展。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
然后对六个准则层进行分解,可以得出如上表所示的测评指标体系。
4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测评的步骤
计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测评指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确定一公认的评价参照值(标杆指标值),然后根据权重和实际数值逐层算出各层(指标)的值,最后得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总体指数值。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1标杆指标值的确定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测评,其目的是找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全局性发展和整体性提高。既然有差距,就必然有做得好的公认的一种评价参照,可以以此为主要刻度,来计算、判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我们可以借鉴我国
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做法,通过对标杆高校图书馆采集标杆指标值,作为评价参照。标杆高校图书馆是指在高校图书馆系统内、同规模、相同发展阶段情况下与其它高校图书馆相比,在信息化方面有某些特色、有相当的先进性的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示范样本,将其作为要素来构造“标杆值”表,从而来构造各指标的标杆指标值。
4. 2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是对每个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由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庞大,因此常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对于准则层的权重,可以采用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来确定,即请若干专家在彼此隔离的情况下分别填写权重调查表,回收后作出汇总整理,把统计结果返回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陈述理由再给出相应的权重,向多位专家进行多轮调查后将结果采用简单平均法得出权重。
对于指标层的权重,可以采用改进的A HP方法,即先建立判断矩阵,同一子目标层中的指标两两对比,根据相对重要程度按0.1. 2三个标度来给出判断值,从而得到初始判断矩阵。按各项指标重要性程度进行排序,将三个标度初始判断矩阵转化为正式判断矩阵。再用方根法进行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就可得出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4. 3定性指标定量化
本测评指标体系中只有“信息化政策”层各指标属于定性指标,为了便于操作和计量的标准化,需要将该层指标作定量化处理。具体转化方法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综合打分法,即在具体测评时,由考核专家根据调研,直接给出该层指标的相应分值,然后采用简单算术平均的方法,得出一个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具体指标数值。
4. 4指数计算
在标杆指标值和权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逐层计算的方式,测算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总体指数。
首先,计算出每个指标的信息化指数。设标准信息化指标的指数为100,其信息化标杆指标为Ai (i为指标号),被测信息化指标分别为Bi,那么各个被测信息化指标的信息化指数设为Ci,那么可得:
其次.分别计算各指标对应的上级准则层指数。由于各指标的权重(Wi)和信息化指数(Ci)已出来,准则层信息化指数(

为层次号)为各指标指数乘以权重后之和,即
最后,计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总指数(IQ)。由准则层信息化指数(Ij)和各准则层的权重(Wj)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