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化 测评 指标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到来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进行测评势在必行。应根据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出可信度较高、操作性较强、适用性较广的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并依据一定的步骤来计算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指数。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的社会价值及其重要性已为社会所公认,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传递,成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有效对策。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贮存人类知识的宝库,在当今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推动下,成了现代社会的主要信息机构之一。
1 图书馆信息化的科学内涵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通过使用最新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向适应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图书馆的转化。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
第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推广与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并产生了很大的效果,这在某些国家己经得到证实。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活动中得到运用与推广是一种必然趋势,将使图书馆服务方法、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发生探刻变化。
第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质是知识的分配问题,图书馆信息化使得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网络、计算机终端、虚拟现实等)得到合理利用,以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和调整信息资源结构。
第三,图书馆信息化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图书馆信息化是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而且服务设施相当完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很高,其管理水平、服务方式和手段均达到现代化。它改变了图书馆的信息存贮、传递和检索方式,向着开放式的社会化的服务方式转变,将使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在网络上对读者服务,形成全球性的虚拟的图书馆,极大地改善着信息服务的质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2.3可操作性原则
一定的测评体系应是可行的、操作方便的,一个体系的可操作性要从测评系统的背景、物质、社会关系、实际水平特别是整个系统的人的思想意识与观念来考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突出其实用性,也就是说,在具体指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某一指标的必要性,同时,更要考虑这一指标资料取得的可能性,要尽可能的与现有的统计数字相衔接,以便能够准确、及时地收集到相应的信息资料。 中国大学排名
2. 4指导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测评体系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反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和框架、体系、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通过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一是可用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以反映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便于制定和出台必要的政策和制度,整体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二是能引导各个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2. 5计量性原则
反映与评价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而信息化指标主要是在定性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式来给予事物以准确的衡量。构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指标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难以测量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现象转换成为可以量度、计算和比较的数字、数据、符号。
3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