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办馆的理念要不断地创新,是指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变化要求我们的办馆理念要有不断地创新,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不断更新办馆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在高职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2.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20 世纪末期,知识管理理论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应运而生。由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和涵盖领域的广泛性,造成知识管理的定义有多种。但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组织、传播并创造性使用的行为。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重塑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利用现有的知识信息资源,将各种信息进行梳理整合,使各类资源知识满足最需要的人在最需要的时间得到最需要的知识,以充分实现知识信息的价值。
2. 2 “学科馆员”制度
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外图书馆开始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即馆员专业化制度。目前国内少数本科高校图书馆也实施了这种“学科馆员”管理制度,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深层次服务。这种对知识信息深层次的主动性的开发利用,对于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文献保障作用。
根据“学科馆员”制度中的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应当是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需要的网络管理员、信息导航员,这就要求“学科馆员”要为适应工作网络化、知识综合化、学科专业化的需要铸就更高素质。这样既锻炼了队伍,培养了骨干,又有利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图书馆如何在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中真正成为专业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导航者、教育者,这种“学科馆员”制度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
2. 3 项目管理概念
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是围绕其业务流程而设计的,涉及资源采购、编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读者服务等整个业务过程的各环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业务管理的整个过程被固化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构成图书馆管理的中心内容。然而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图书馆业务管理必须建立一种自学习、自适应的机制。项目管理的方法可以将探索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化、吸收为业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从而使业务管理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项目管理一般分四个阶段,即策划与决策、设计与计划、实施与控制、检验与总结。项目管理不是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取代,而是一种补充和完善。
2. 4 个性化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生产、加工存储及传递技术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空化,整个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环境下,读者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不在于图书馆有多少藏书,而在于图书馆提供使用性信息的多少,在于能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图书馆服务业的强大优势,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个性化服务也称定制服务,它是指图书馆与读者交互,了解读者信息需求,主动向读者提供针对性信息服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及时性、智能性、交互性和指导性。读者信息需求分析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的重要前提,建立读者动态需求模型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指标,建立本校特色专业(学科)数据库和实现精品专业“系统”界面等系列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是与高职院校特色教育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