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理论的发展(1)(2)
2013-11-27 01:01
导读:图书馆馆藏建设理论经历了书刊采访、藏书补充、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等阶段,如今演进为信息资源建设,总体上不断自我超载、不断拓展前进,是一
图书馆馆藏建设理论经历了书刊采访、藏书补充、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等阶段,如今演进为信息资源建设,总体上不断自我超载、不断拓展前进,是一个高层次理论形态对低层次理论形态包容和扬弃的过程。
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1)理论指导。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涵盖两个内容:一是文献资源建设,即实体馆藏资源建设;二是指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两部分,即虚拟馆藏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包括馆藏文献资源的系统规划、文献的收集与选择、文献资源结构(包括学科结构、层次结构、文献类型结构、时间结构)、文献资源管理水平(包括文献序化与加工、馆藏布局与排架、文献复选与剔除)、文献资源利用与评价等要素。
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包括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利用与评价三方面。其中数据库建设包括数据库的引进、数据库自建与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选择、加工与组织,网络资源与非网络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信息资源利用与评价包括网络信息用户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质量评价、信息资源的导航等。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文献资源建设仍然是馆藏建设的重心,但是随着信息化条件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资源在馆藏资源建设中将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合理的馆藏结构应具备以下特点:有重点、有层次、有特色,紧密围绕本馆的中心任务,体现本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攻方向,并在现有馆藏、经济、技术条件基础上实现多种载体文献信息的完善结合。
(2)工作实践。首先是制订计划和信息资源建设原则,即根据本馆本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学校的主要教学科研任务,结合本年度经费的下拨以及文献出版的实际情况,提出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要求。确定信息资源建设的范围、重点,图书、
期刊、数据库的比例,以及采购图书的文种、类型、学科之间的比例,对下拨经费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张全 袁曦临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医院图书馆中文图书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开发与利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