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Blog)与图书馆知识管理(1)
2014-01-18 01:00
导读:公共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博客(Blog)与图书馆知识管理(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可以解释为使用特定的
摘 要: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可以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文章。它是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有效推动器,在知识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博客与知识管理的概念、类型、特点等,探讨博客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博客;知识管理;隐性知识
一、博客(Blog)简述
Blog是Weblog的简称,被译为“博客”或网上日志。Blog具有以下特点:四“零”特征,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知识共享;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整理;Blog社区让网络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博客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图书馆博客根据图书馆专业特征可大致分为新闻博客,书目导读博客,咨询导航博客,用户教育与培训博客,用户服务博客等几种类型。
博客技术并不高深,它的前身是美国Userland 软件公司Dave Winer开发出的用于Web内容编辑,管理的脚本工具Userland Frontier,它是Blog想法的最初体现。Blog采用XML来描述其内容,用XML——RPC作为不同Blog间交流信息的标准形式。其关键技术还有RSS和Trackback等。
二、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1980年代,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1991年,Ikujiro Nonaka提出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知识管理理念开始形成。显性知识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达,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是有形的、结构化的知识,显性知识具有公共性,存储在图书馆、局域网或数据库中;隐性知识主要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相对主观的,这类知识往往是以非结构化的、非正式的方式存在,具有专有性。对解决现实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博客(Blog)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一)图书馆建立博客(Blog)的意义
第一,博客(Blog)促进图书馆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据专家估计,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比重可达80%左右。隐性知识一旦成为机构的显性知识,就会成为机构的财富。因此在知识管理研究领域中一直十分强调组织内部成员做好隐性知识的显性化。Blog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点,它方便易用,无时空限制,Blogger们开放自由的表达方式,随意自然的内心独白,平等分享的认知心理,让Blog充满智慧和启迪,成为隐性知识的聚合器,也成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平台。通过对馆员Blog的分析、总结、提取日志精髓,力求将馆员的隐性知识上升为图书馆的显性知识,将馆员的成果汇集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形成集体优势,成为图书馆财富。
第二,博客(Blog)有利于消除知识孤岛。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将视角深入到图书馆,我们会发现在部门之间、馆员之间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大量信息和知识孤岛。对一个图书馆来说,各部门(包括馆员)习惯于从个体的利益出发囤积信息和知识,不愿与他人共享,知识孤岛直接导致图书馆整体利益受损,效率低下,透明度差和资源浪费。各部门(馆员)的知识只是图书馆整体和知识链条当中的一环,如果其中一个或部分环节脱落,就会像人体出现血管栓塞一样影响整体的健康。Blog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基于XML,使用RSS标准完成信息的引用,消除了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孤岛。Blog中Trackback技术的引入使得Blog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第三,博客(Blog)促进知识共享。博客的精髓体现一种利他的共享精神,为他人提供帮助,达到一种思想共享的境界。博客不仅仅只是记录个人的生活琐事、思想片断、实事评论,更重要的是,为他人提供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包括存在个人头脑中的一些隐性知识,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共享精神。图书馆利用博客(Blog),引导馆员在Blog范围内畅所欲言,就某一问题进行详尽、深入地探讨,为知识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