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市民化的政策突破(1)(3)
2014-02-20 01:29
导读:3.建立城乡一元化的户籍管理体制——身份与城镇居民同价 无论是九龙坡区内区外,只要是符合农民变市民的人员,均可以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
3.建立城乡一元化的户籍管理体制——身份与城镇居民同价
无论是九龙坡区内区外,只要是符合农民变市民的人员,均可以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免除一切城镇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并在子女入学方面,可继续在五年内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子女参军转业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安置费或安排就业,还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廉租房。完全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消除了歧视性政策。可以说,农民变市民人员既享受与城镇居民的各种政治、经济待遇,又享受中央各项惠农政策。
4.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市民化的后顾之忧
一是优惠解决住房问题。陶家镇为土地具备连片流转条件的和宅基地被置换出来的农民变市民人员,提供三种住房安置选择方式:定向划地安置、货币补贴安置、廉租房安置实行。在陶家镇的实际操作中,对变市民人员实行“拆一还三”的优惠政策。退出宅基地的农民,可在康居村内按人均25㎡、380元/㎡的价格购买住房一套,物管费按每月20元的标准补贴5年。在此基础上,每户还可按镇政府公布的建安成本价,按人均25㎡的面积,超面积部分按建安成本或市场价,再购买住房一套。同时,可优先按成本价购买职工公寓或康居村内的门面,通过房屋出租获取稳定的收入。目前,已变市民人员全部都选择的是定向划地统建安置,他们认为现行的住房安置政策保护了他们的利益,新申请变市民人员也希望在下一步的安置中,执行同样的政策。二是畅通就业渠道。陶家镇依托职教中心或企业,已对400多变市民人员进行了1~3个月的免费
培训,目前推荐到企业就近就业已达近100人,每人每月可获取600元以上的薪金收入。随着陶家针织城众多企业的入驻,能容纳1万人的就业空间将确保受培训人员全部就业。同时,政府搭建平台,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家庭经济,引导有条件的群众从事针织品加工销售和摩配汽配的一些小零件的生产,鼓励农民自己当老板。三是完善社会保障。陶家镇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农民变市民人员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月缴基数为300元,缴费比例为16%,镇、村、社和个人各承担8%,只要一次性趸缴4 320元,就可从次月起领取156元的养老金。现已有146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同时,农民变市民人员还可根据意愿选择城乡合作医疗,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报账待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政策的推进中,从课题组调研和采访的总体情况看,农民对变市民积极性非常高,并期待在以下两个方面给予进一步完善。一是转变为城市居民后,在同等参加城乡合作医疗的情况下,合作医疗的门诊费最高报销从50元降低到30元。部分变市民人员认为,当初政府承诺,变市民后,既享受国家各种惠农政策,也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中与政府承诺不符。二是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险“退二进三”问题。为降低农村生育率,九龙坡为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保险给予少缴2%和多予3%的优惠政策,很多家庭因未按时办理独生子女证而不能享受这一政策优惠。以上两个问题陶家镇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并期待得到解决,但从已变市民的反映来看,并不强烈,部分人也觉得转了身份也应有市民的觉悟,不可能所有好处都占尽。因此,这并未影响陶家镇农民申请变市民的热情。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吴胜杰
不可分共同共有: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重构
我国地方公共卫生支出区域公平性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