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地理区位因素问题(2)
2014-02-25 01:18
导读:如果在加入其它的影响因素和收效因素,则 aA bBdD eE 此时k=[CA]a[CB]b/[CD]d[CE]e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测出集中数据,算出k就可以。再
如果在加入其它的影响因素和收效因素,则
aA bBdD eE
此时k=[CA]a[CB]b/[CD]d[CE]e
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化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测出集中数据,算出k就可以。再带入各种不可变因素。就可算出最佳选址,或直接利用化学试验模拟。
再谈速率方程。我们知道一些化学反应,它的反应趋势非常大,但反应速度非常小。还有一类化学反应,化学反应趋势非常大,但化学反应速率非常小。在地理学上,或拿到生活中来就是:有的工厂选址是客观因素占主要方面,有的主观因素占主要方面。这是我们讲,因为一般认为客观因素是常数,用平衡方程比较好解释,但主观因素的变化无常,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k来解释问题,但平衡是相对静止的,而速率是可以易于改变的,所以这就指引着我们用速率方程解决问题。在aA bBdD eE中。设V正=j[CA]a[CB]b,V逆=j’[CD]d[CE]e(这可是不一定的,不过也有方便之处)。这两个方程教易于解释变化中的行为。这时的V正代表某地(即某反应时刻)的建立可行性,V逆代表非建立可行性。反应速率并不完全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挂钩,就好像生活中有些区位不会影响选址过程,只用在结果中加入进去,这里的j显然与确定区位系数k不同,其实二者也是有联系的。当选址确定时(即达到动态平衡),V正=V逆。
j[CA]a[CB]b=j’[CD]d[CE]ek=j’/j
现在就可以定义k为区位客观常数,定义j为区位主观正常数,定义j'为区位主观逆常数。结合图6来看可把主观因素影响下的区位理解为为平衡时(t1)似的情形。并不是说主观因素不该出现的意思,即使不应出现本着地理学和化学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也应该考虑进去。可以理解为工厂选址一旦确定,主观因素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其只在论证部分发挥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样通过
数学计算和化学模拟,就可以解决许多区位问题,为地理学提供了定量计算的依据。
在工厂迁址时,可以分两种情况,若客观因素改变,可视为添加了催化剂,在平衡的基础上改变选址,如图7,而主观因素占上风时,可视为动态的改变。该图像很好的说明了客观改变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主观改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顺便解释一下,本文的图只是定性的举例说明,若定量分析,需要精确的实验论证。
在工业区等工业地域的建设时,若两个工厂正相关,即互相有推动作用,那么K=k1k2,把两厂或两反应联立,得到图9。
图9
若两厂负相关。则K=k1/k2,这样可较方便的解决其问题。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此套理论只属纸上谈兵,没有事实检验,仅供参考。这只是本人的一个想法,不知对否,请老师予以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