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本)(5)

2014-03-03 01:14
导读:第一,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要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 第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

第一,要有既有战略远见又符合客观实际的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要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力与工作标准.
第三,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即帮助员工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提供实现个人专长的机会,铺设职业发展的阶梯。
(十二)培养企业文化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的价值观,它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因此,它对稳定员工起着重要的作用。出色的企业文化所营造的人文环境,对员工的吸引力,是其它吸引物无法比拟的,因为它张扬的是一种精神,它打动的是一颗心。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具备的特点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民营企业应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博采他人之长,融合提炼,形成独具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人力资源配置上,应当以培育为主,引进为辅。
2、人力资源管理上,应是制度化加人情式。
3、人力资源使用上,应是多口进入,快速提拔。
4、人力资源激励上,应是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十三)构建学习型组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纵观当今世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已成为世界潮流。在世界排名前100强的企业中有40%、在美国排名前25强的企业中80%的企业参与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日本同期同行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67年。而1997—1999年间,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日本的1.03%。由此可见,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民族兴旺发达的主要途径。我们这里所说的学习型组织,不同于“文革”时期那种机械、教条的学习运动,而是一个“能持续地扩展自己的能力以开创未来的一种组织”,“一个善于创造、获取和转化知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体现新知识与新见解的组织。”所以,一个学习型组织应该能创造、获取和传播信息与知识,并因此使企业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从而最终导致组织效果的改进。因此我们在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是要做到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二是要创新思维方式,跟上时代步伐。
三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形成企业合力。
四是要健全考评机制,营造学习氛围。
五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开发人力资源。
六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企业文化。
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民族将充满无限希望。
太阳每天都在升起,但每次升起的太阳都是新的。




参考文献:
1、郑晓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徐瑗,覃东海著,《三大弱性阻碍民企发展——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中国产经新闻》,2002年第9期。
3、刘智勇著,《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2年5期。
4、林泉著,《民营企业的成长上限及克服》,《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5、吕政,郭朝先著,《我国民营企业的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宋养琰,刘肖著,《20年民企沉浮探秘》,《工人日报》,2001年7月15日版。
7、刘光友,任虹著,《民营企业成长应注重企业文化的转变》,《企业文化》,2001年第6期。
8、林其屏著,《信誉:困挠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9、蔡而迅著,《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之核心》,《经济师》,2001年第2期。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之实习范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