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改进问题的建议。
2. 1 转变观念,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
就公民自身而言,应在主动地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就政府而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扮演的“人民公仆”的角色;积极地在我国塑造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合理吸收西方社会民主自由的思想;兴办教育,提升民众素质。
2. 2 在完善现有参政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参政渠道。
就制度性渠道而言,首先要完善人大选举制度,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适度提高人大代表的直选层次,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制度化联系。其次,对现在的信访制度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加以根除,完善现有的各种公民与政府部门的接触活动。再次,加强民间组织建设,努力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有效沟通、平等对话,维护其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独立性。除了完善制度性渠道,还应努力通过增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行电子政府等方式完善互联网络等非制度性渠道。
2. 3 加强体制保障。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使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制度化和法律化,保障公民的参与地位不可动摇。其次,指定责任追究机制,惩处制定公共政策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再次,建立公共政策的内外监督机制,监督政策制定的程序、方法及其合法性。
2. 4 合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英美和欧洲各国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包括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治化、政府决策民主化、政府权力多中心化的变革。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进程。
参考文献:
(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吴绍琪、郑红莉。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6.
陈静。 我国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创新. 管理观察, 2008 ( 7) .
王春婷。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分析. 法制与社会,2008 ( 6) .
杨志。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理论学刊, 2006 ( 7) .
万朝珠。 网络环境下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思考. 探索,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