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模式也逐步由单一的精英模式向精英主导下的公民参与模式转变。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当前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改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制定;公民参与;问题;建议
0 引言
公民参与,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它是我国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基本方式。然而,由于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历史、解放后长期实行的精英式政策制定模式以及我国在公民参与的条件、能力和渠道方面的诸多不足,都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态度和效果。所以,关注我国公民参与现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进政治民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1. 1 参与水平有限,参与积极性不高。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需要具有参政议政意识,而且需要具备参政议政的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难免会对其参政活动造成许多障碍,如不能正确理解政策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等。据调查显示,我国公民在过去两年里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比例非常少。
1. 2 传统思想的桎梏。
由于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专制”和“集权”的思想在人民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同时,它也导致了政府官员“官本位”
思想,在政策制定中脱离群众、封锁政府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渠道,以达到垄断政策过程的目的。
1. 3 参与渠道不完善。
我国公民参加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主要有制度性渠道和非制度性渠道。制度性渠道指将公民的政治参与活动纳入到规范的制度性渠道包括政治选举、信访、参加民间组织等方式。就制度性途径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人大选举中直接选举的范围较小、层次较低。较高层次的人大代表多由间接选举产生,与人们群众联系较少。代表缺乏和选民之间的联系,模糊了代表的责任感;还容易滋生贿赂选举等现象。
第二,信访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部分领导人个人道德的败坏,信访活动中隐藏了“行贿”与“受贿”的危险性。
而且,我国目前的信访制度还未建立起政府官员与公民的有机联系机制,政府官员的升迁不受民众意见的制约,势必会使他们漠视群众的呼声。
第三,民间组织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组织法来规范和保障民间组织的发展。其次,目前我国的民间组织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重。再次,我国的民间组织起步比较晚,自身还很不成熟。
非制度性渠道指公民在没有政府引导的制度性安排下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20世纪末,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了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非制度性渠道,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第一,造成了公民获取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不平等,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高低学历之间的不平等。据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7 年6 月30 日,互联网普及率在城镇居民中达到21.
6% ,而在农村却只有5. 1%;在中国网民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超过四成( 43. 9% ) 。
第二,扩大了非理性化的参与。面对互联网中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网络信息,很多民众缺乏驾驭这些信息的足够能力,难以正确利用网络信息参政议政。
1. 4 制度性保障的缺失。
目前,虽然我国尚未出台关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律法规,公民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法律地位就得不到保障。另外,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使一些官员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忽视公民的需求和权利,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