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访探析(2)
2014-07-09 01:38
导读:2 外刊采访工作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上述情况表明,外文期刊采访工作的内容同传统图书馆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刊资源的格式需要重新建立,以适
2 外刊采访工作应对的策略和措施
上述情况表明,外文期刊采访工作的内容同传统图书馆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刊资源的格式需要重新建立,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应对挑战,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新的馆躲发展策略。
2.1 调整馆躲发展规划
传统图书馆时期的馆躲发展规划已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调整。研究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同其他相关组织一起共同参与、支持和实现所属机构的科研或教育使命,因此确定馆躲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所属机构的科研或教育目标就成为研究图书馆的重要使命,这一使命的一个核心就是,其所收躲的所有馆躲资源都必须服务于所有相关的用户,必须服务于科研或教育目标的实现。而目前Google等搜索引擎对图书馆职能的冲击,更有必要重申图书馆的使命,有了明确的使命,才能有明确的馆躲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具有传承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馆躲发展规划与政策。
如
中国科学院为了实现有效支撑科技自主创新,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文献情报服务能力的新目标,通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了以数字资源为主的全院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了从以各个文献机构各自采购印本资源为主,到以全院统筹规划、团体采购的网络版数字资源为主的文献资源建设模式,基本形成了基于网络的全院集成服务与联合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基于用户环境的、情景敏感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和战略情报服务模式。
2.2 协调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发展
复合图书馆时期,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协调发展是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这一时期馆躲发展的重要特征。两者协调发展时,需要遵循目标性、满足需求、互补性、重点保障和本钱效益等原则,并在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转化的同时,注重两者的优化配置。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2.1 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的转化 纸本外刊向电子期刊的转化过程实际就是对纸本外刊的削减过程。削减纸本刊并转为电子刊的意义所在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并且减少验收、流通、阅览和催缺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本钱,对促进减员增效、优化治理和人事改革有着积极意义。从实际情况看,起初很多馆都是比较被动地进行调整,即由于经费不足而对纸本外刊进行削减,削减出来的经用度于购买电子期刊数据库。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发展成熟,这种调整越来越具有计划性与战略性,由被动转为了主动。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2009年纸本外刊削减到只有120种左右,经费只剩下100多万;
复旦大学2009年削减了200多种刊,削减金额约380万;四川大学图书馆从2007年开始对纸本外刊进行了大幅调整,主要对有电子全文的期刊进行削减,两年来共削减外刊429种,占所订购外刊的35.3%,削减经费约392万,几乎占整个纸本外刊订购经费的一半,如表1所示:
通过进一步对该馆削减期刊的学科进行分析,发现削减最多的是医学类刊,有170种,占削减总量的39.63%;工科次之,理科再次之,文科最少(见表2)。医学类期刊对时效性要求很高,所以很多电子期刊数据库都收录了医学刊,而且对医学院读者调查反馈显示他们更希看订购电子期刊,由于获取方便而快捷。
2.2.2 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优化配置 馆躲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做好学科分析和经费的配置,这是采购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在协调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订购时尤为重要。传统图书馆时期,在纸本文献的学科配置上做了很多工作,而在复合图书馆时期则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加强对读者及其需求的深进研究,与读者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对每一个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都要进行具体而全面的特点分析和研究,包括学科主题范围、学科用户群范围及其需求和行为模式等等,针对不同学科来量身订做纸本外刊和电子期刊的订购比例,以实现两者的最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