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述评(3)

2014-09-06 01:02
导读: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移动支付领域的研究基本与国外学者同步,近年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笔者使用“移动支付”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对移动支付领域的研究基本与国外学者同步,近年来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笔者使用“移动支付”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中找到2003年至2008年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为: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36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6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篇。
  从以上提及的文献来看,我国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是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对移动支付的贸易模式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基本包括:描述现有的支付手段,分析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和上风;先容国外的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先容中国支付环境,各产业链间相互关系及作用;列举移动支付有可能的贸易模式,比较各种贸易模式的优劣势,并对可能的优劣势提出建议。
  李宏涛通过分析研究得出4种主要的手机支付贸易模式,分别是: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模式以及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的模式。根据中国市场政策情况、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度、信用认证情况,作者以为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模式适合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方腾移动支付业务根据运营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四类: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第三方为主体的模式和混合主体模式。根据不同实现方式可分为两类:远程控制模式和近间隔通讯模式。多种运营模式的并存增加了行业的复杂性。管士燕研究了电子商务的企业盈利模式,总结并回纳了现有电子商务企业的七种盈利模式。宋颖通过对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状况的深进考察以及对中国移动支付现状的全面思考,对中国移动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验证移动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可行性。
  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以产业链理论、波特五力模型、博弈论的理论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实证研究仅一篇。高从以为移动支付将削减金融中介支付市场的份额,改变传统金融中介的组织结构,通过博弈论,激励相容,超边际分析理论,提出移动支付的未来的大额支付的贸易模式更倾向于与传统金融中介机构合作提供支付业务。姜勇使用了博弈论基本理论的框架来研究分析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主要成员的决策博弈关系和博弈均衡,提出了我国移动支付产业链应如何运营的实际题目,设置了假设条件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模型均衡解得出结论。施华康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主要探讨消费者目前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技术接受模型(TAM)为基础,并整合计划行为理论(TPB)、理性行为理论(TRA)、创新扩散理论以及认知风险等理论构建研究模型,探讨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意愿以及影响因素。并关注移动支付类型(基于手机话费账户的代收费和手机与银行卡绑定后进行支付)及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篇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也是唯逐一篇研究移动支付消费者行为的文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未来研究方向
  
  从国内外对移动支付领域现有的研究来看,无论是选题的广度与研究的深度均显不足,存在较大的后续研究空间。上文中提及的相关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深进与细化,未涉及的研究领域可进行有益的尝试。
  消费者的采纳因素应通过访谈或问卷调查等的定性研究进行更深进的调查,比如确定消费者可接受的本钱范围,移动支付服务有用性的可丈量性,消费者参与移动支付的方式与作用等。商家参与移动支付服务的设计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商家是如何在移动支付服务的设计和开发中发挥作用,如何设计其业务流程从移动支付技术中实现潜伏价值,如何从现有的移动支付服务网络中吸引到客商,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强现有的移动支付服务的外部网络?以上这些题目都可以采用研究设计、焦点访谈、专家小组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此外,传统支付手段、新型电子支付手段与移动支付手段的比较分析,三者直接的互补与替换关系研究都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我国的学者对移动支付产业链与贸易模式的研究比较关注,但是定量的研究基本空缺,研究结论基本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得出。解决移动支付产业链中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采用经济建模、研究设计、专家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小学图书馆课外指导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