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果导向的公共部分绩效评估探析(2)
2014-09-12 01:01
导读: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数字报表是一种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的报表。一个环节出现“假数字”,就可能造玉成面的统计信息失真。而完备而正确的绩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数字报表是一种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上报的报表。一个环节出现“假数字”,就可能造玉成面的统计信息失真。而完备而正确的绩效评估信息又是开展公共部分绩效评估活动的基础。假如所搜集到的信息存在着很多不真实的信息,那么势必影响到评估结果的正确和有效。另外,我国的评估方法设置上不够科学,多是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定性的方法很少被运用到绩效评估里面,即较多地采用效率指标,较少地使用效果指标。
(三)评估主体单一化
评估主体是指评估活动的行为主体,评估主体的正确定位是保证公共部分绩效评估结果真实性的基本条件。评估主体应当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知情懂行的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公共部分绩效评估主体都较为单一,主要是上级主管部分。固然,我国一些地方开展了公民评议政府、企业评议政府等活动,如2005年甘肃省“委托第三方评估政府绩效”实验创新,但这并不足以说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已经多元化了,这只是呈现出了一种趋势。
(四)公共部分垄断性强且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公***品的特殊性和我国的实际,长期以来,我国公共部分都处于垄断或近乎垄断的地位。公共部分对其提供的公***品和服务的绩效关注度不够,并且缺乏追求良好绩效的动力、缺乏有效利用的资源和节约的动力。而在当今科技先导、知识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优越劣汰、适者生存”,假如不改变这一事实,公共部分的绩效就难以得到真正地进步。
完善我国公共部分绩效评估的建议
(一)明确定位和价值取向,积极开发基于结果导向的价值取向
公共部分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评估绩效的标准,只有寻求公共部分绩效评估公道的价值取向,才能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同时,价值取向对公共部分绩效评估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它不仅影响着公共部分绩效的定义,消除公众和公职职员对评估的抵触心理,而且促使组织成员对绩效评估形成共叫,认同并自觉地为进步评估的质量而努力,对维持评估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十分关键。结合我国的实际,应该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即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把所有的指标都落实到终极成果的丈量上,并根据实际进行细分,如进步政府办事效率,节约政府开支等方面。同时,应该积极地组织公务员
培训,在共同学习的环境中,夸大结果导向的重要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确保评估信息的完整与正确,发展相适应的技术与方法
绩效评估是一个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输出、反馈的过程,而其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通过建立评估模型、公道确定指标体系和指标的权重来完成。绩效评估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信息的正确可靠。这就要确保统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地方政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干扰,切实切断公共行政权力与统计职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依托政务公然和电子政务的建设,畅通讯息传递的网络,开辟公众参与的渠道,培育公众参与的文化和能力。在评估方法上,坚持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所选取的评估指标应该有代表性、独立性和可获得性;定期的检查修改评估方法,要寻求一种完整地反映公共部分活动评估方法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根据实际变化,因地制宜地采用最佳替换方法的近似法。
(三)保证设计和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多重评估机制
无论是学者、行政职员、政治家还是民众,都各有其上风与局限性,因而,应建立一种新型的理论和事务整合机制,以取得整体上风。首先,要实现职员上的整合,在政府绩效评估中公道界定和安排各自的角色;其次,要拓展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渠道,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在理论家、实践工作者内部及其相互间建立网络式的互动关系,促进他们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就我国实际而言,应该逐步建立多重评估体制,既包括政府机关(或部分)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的组织部分和权力机关(人大)支持的评估,也包括行政治理和服务对象的评估、社会(含***)评估和专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