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
2014-10-19 01:03
导读:3、结成伙伴关系。这是一种政府付钱,私营部分提供服务的方式。在过往,公共服务都由政府一手包办。由于没有进行专业分工,导致其运行效率较低。
3、结成伙伴关系。这是一种政府付钱,私营部分提供服务的方式。在过往,公共服务都由政府一手包办。由于没有进行专业分工,导致其运行效率较低。改革后,政府能够把某项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分阶段的将其分配给效率最高的不同私营部分加以完成,从而不同私营部分之间结成伙伴关系,这样的模式一方面减少了本部分工作职员数目,另一方面又进步了整体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据统计,2001年该模式的顾客满足率达到了95%。
(四)我国香港的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方式
1、公办商营式。公办商营式指的是公***品供给由法人团体以贸易形式经营并自负盈亏,政府拥有全部或部分股权。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那些盈利率不高,或盈利远景不明朗,但投资庞大的公共物品。采用这种方式供给公共物品,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巨额投资题目;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政府尽早收回投资或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而且还可以从其盈利中提出一定股息作为财政收进。
2、专利经营式。即在政府监管下由私人资本通过投标取得政府特许的专利经营权来经营某项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目前,以这种方式供给的公共物品包括公共汽车、电车、缆车、渡轮、电话电报、电力、海底隧道等。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使经营机构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来改善基本设施,进步社会效益和降低经营本钱,另一方面也确保经营者在政府答应的范围内获得公道的利润。
3、私商经营式。即将某些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完全交由一些私人机构经营。目前,香港煤气供给和集装箱码头是不受香港政府调控的两类公共物品,其收费标准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不必经过政府批准。随着时间的推移,采取私商经营式的部分将会越来越多。
中国大学排名 二、当代公共物品市场化供给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公共品市场化供给并非完全“市场化”
即使是在当今私有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公共品也并非完全是由市场独立提供,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但涉及生产领域,在分配领域内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内,政府仍处于主体地位,市场处于从属与被支配地位。政府决定供给种类与规模,并且对公共品的市场供给进行宏观监管(如,德国的“内部市场”模式;我国香港的“专利经营”)或予以直接补贴(如:美国的行政补贴)。
(二)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看来,政府指导与市场供给相结合的方式是提供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途径,它不但能够解决“政府失败”,有效进步公共品供给的效率,满足差异化需求,对于提振经济,鼓励私人投资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首先,政府有意将公共品供给转包给市场,以降低本钱(如:美国的公共品私企生产模式;德国的公共实体的自主化和公司化;英国的合同外包与伙伴关系;我国香港的“公办商营式”等)。其次,“趋利性”是私人参与市场的主要动力,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公共物品完全由私人供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德国公共实体的自主化和公司化;英国部分公共品供给的完全私有化;我国香港的私商经营模式)。再次,“第三部分”提供公共物品逐渐成为公共品供给的潮流(如:美国NPO的公共品供给;德国非营利部分的公共品供给等)。
(三)公共品供给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竞争性是市场的基本属性之一,这一点在公共品供给领域也不例外。在英国,各公共品供给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从竞争走向合作(Kirkpatrick 1999)。而德国的发展情况正好相反,正在从合作走向竞争。地方政府和福利事业协会之间的高度合作的、网络化的关系正被公共提供者和私人提供者以第三部分,包括地方当局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关系所取代。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四)按需提供公共物品,政府服务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是体现正义与同等,服务不是恩赐。政府的服务应从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出发,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群众的需要为条件。对服务型政府而言,服务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