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共治理学科发展的背景和特征(3)

2014-10-31 01:42
导读:其次,70、80年代,政策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这种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



其次,70、80年代,政策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这种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治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公共治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策执行的治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首先发表了一篇《公共政策执行的报告》,指出政策执行的政治与行政的方面往往为人们所忽视;有些学者如哈格罗夫指出,在政策形成和政策成功之间存在着一个忽略或错失了的环节-政策执行,必须加以补充,才能使政策生效;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等则对奥克兰实验案例进行具体的跟踪研究,写成经典性的《执行》一书。该书令人信服地指出,再好的政策方案,假如没有正确、有效的执行,仍将导致失败。这一时期出现了种种的政策执行,如行动理论、组织理论、因果理论、交易理论、治理理论、系统理论、演化理论等。80年代中期以后,政策科学与公共行政学日益相互融合,并终极导致新公共治理范式的出现。公共政策与行政治理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难分彼此。公共政策必须靠行政治理来推行,而行政治理主要是对公共政策的治理。林恩在《治理公共政策》一书中以为,必须熔治理与组织行为以及政治与政策形成理论于一炉,才能有效治理公共政策。美国政策研究领域的最权威的组织——政策与管会的成立,目的之一是希看沟通政策分析研究与公共治理研究,促进组织政治与公共政策的相互融合。


再次,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假如说,70年代以前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政治学的话,那么70年代以后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学了。70年代以前政策研究的基本途径如系统途径、过程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都来自于政治学理论;70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其中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是一个典型代表,该学派用经济学的假设、理论和研究非市场决策,即公共决策题目,在政策科学上产生了相当大。这种理论基础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也正是后来的新公共治理范式的一个基本特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最后,政策科学的视野及主题进一步拓宽,如加强了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题目的研究;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政治理性取代经济和技术的理性;政策治理以及政策治理和战略研究的加强等等。


    4.新公共治理学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治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分治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一种“新公共治理”运动,这种运动的目标是以公共部分治理题目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创立一个新的公共治理尤其是政府治理的知识框架,以适应当代公共治理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新公共治理学者来自于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治理学等学科领域;它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治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治理之中;它在保存传统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的某些主题基础上,在研究领域及主题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涉及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多元组织等大量新主题;新公共治理学更多地从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治理尤其是政府治理题目,它被人们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政策治理理论”或“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它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治理的新模式,在处理公共治理实践尤其是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时提供了一整套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新思路。“新公共治理”运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它大大地改变了公共部分治理尤其是政府治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以及实践模式,是公共部分治理学科的又一次范式转变。这种范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的范式而成为当代西方公共治理研究的主流。尽管从公共行政学到政策科学再到公共治理学是西方公共部分治理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但更正确地说,在西方公共治理学界中,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和新公共治理学三种范式共存,它们是公共治理研究领域的三种学派、三种研究途径。它们有着各自的支持者、学术团体、杂志、研究纲领和学术活动(甚至在美国公共部分治理研究的学院的名称也体现这一点,有的仍然称“公共行政学院”,有的叫“公共政策学院”,有的则命名为“公共治理学院”, 而MPA(公共行政硕士)或MPP(公共政策硕士)则是该领域硕士的统称)。
上一篇:论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上风和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