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雪灾难事件看政府危机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制(2)
2014-11-01 01:23
导读:(三)应急预案缺乏 情报学 支撑 应急预案应该是情报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应急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情报分析系统,缺乏
(三)应急预案缺乏
情报学支撑
应急预案应该是情报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应急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情报分析系统,缺乏情报学基础就会导致信息不畅,难以作出科学的决策。此次雪灾也暴露出在处理公共危机时信息不畅,部分和地方应急机制不够协调、部分与部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题目。1月25日京珠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现严重大堵车,与各方发布通车信息混乱有关,致使很多不知情的车辆进进湖南后无法出往。
(四)政府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的安全观一直固守传统的国防和外交安全,而忽略了经济、生态、信息、文化和公众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题目。政府部分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和应急治理处置的教育、
培训和演练工作不够,社会危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程度都十分薄弱。早在全国降雪的初期,1月份时,有些地方还在赞叹瑞雪兆丰年,没能对大雪成灾有预期,更没有将雪灾与全国春运结合在一起全盘问虑,加之五个关于自然灾难救助的国家应急专项预案中,并不包括雪灾,所以导致了这一复杂性的全国性灾难。
(五)政府危机治理投进不足
由于我国政府在危机治理中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对危机的来临做好科研、组织、人力、物力、信息等各方面的预备,在公共治理服务方面的投进严重不足,特别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公共财政支出存在很多题目,导致在危机出现时,各级政府不得不临时集中各类资源,临时研究。 三、我国政府危机治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危机不可能尽对避免,但却可以治理控制,以减少危机的发生数目,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危机多发期,政府要加强危机治理就必须对其全过程实施控制治理,在危机预警预防阶段、应急反应阶段、评估恢复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危机治理系统。
(一)预警预防阶段
从危机治理的目的和效果来看,危机预防比危机处理更重要。加强危机的预警和预防,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危机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治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将危机治理寓于日常的制度建设和治理之中,建立完善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危机预警机制,明确各部分的工作职责,建立快捷、通畅、及时、正确的沟通渠道,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建立同一的危机处理指挥机构和协调机制。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大部委制改革”的思路,很适合改革现行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的要求。可考虑设立集中同一治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具有大部委性质的“应急治理委员会”(或者“应急部”),设立常设性、专门性的危机预警部分,对危机事件进行正确的熟悉和把握,制定长期危机治理计划,加强各级政府、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能力。
3.建立危机治理教育、培训系统。政府、学者、科研部分应通力合作,加强对政府危机治理的研究,为危机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要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危机教育和危机处理培训以演练,增强干部危机治理的能力。此外,政府还应通过社区、学校等机构加强对公众的反危机宣传和练习,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进步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加大政府危机治理的投进力度。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公共风险来决定财政支出,公道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专款专用,确保应对复杂危机事件的正常运转。
(二)应急反应阶段
危机出现后,政府运用所有资源开展危机救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机的发展和升级,迅速解决危机,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
1.迅速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多方面非常态治理措施,积极查找危机产生的根源,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及时化解危机。“在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由政府出面的有效组织、协调和调控是迅速控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