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综合公共安全治理体制模式与对策探讨(3)
2014-12-22 02:11
导读:5.建设综合危机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应针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配合行业生产与运行安全建设
5.建设综合危机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提供人才保障。应针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配合行业生产与运行安全建设,开发满足主要行业的综合灾难危机防范所需关键技术,建成若干综合灾难危机防范关键技术示范基地,并形成促进这些典型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体系。为此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应从总体上注重突发公共事件治理职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应出版一些相关的培训教材,建立各种分类的培训机构,对政府的应急部分和职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专家库”和“资源库”的建设。
6.进步学习能力,增强公众公共危机意识。首先要建立危机治理教育机制,要树立公众的公共危机意识、进步公共危机的处理能力,就必须进行教育机制的改善,对公众进行专门的危机治理教育。因此,有必要将危机治理教育纳进先进的教育体制之内,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和案例教学,把握一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增强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的能力。其次是加强公众的危机意识学习。通过积极开展公共危机治理的科学研究和培训工作,建立高素质的公共危机治理职员队伍,为公众树立学习榜样。
五、 结论
作为当前中国社会一个紧迫的研究课题,公共安全治理题目既是一个理论题目,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题目,任何政府都不可能免于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区域综合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为方针,在科学减灾的指导下,使灾区政府、社会和公众在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灾后恢复与重建的减灾全过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仍需做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推动公共安全题目进进政府议程、促使重新评估其行为,改进政府治理缺失的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夏保成:西方国家公共安全治理的理论与原则刍议[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35~38
[2]National Civil Defence Plan, Introduction, Amendment14,May 2002, 1: Ministry of Civil Defence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Glossary, P4
[3]Emergency Management Institute, Independent Study IS230,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2003: (2):22
[4]张 涛:透过sARs事件看现代政府危机治理[J].宏观治理,2003,(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