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2)
2014-12-22 02:12
导读:价进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 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进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
价进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
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进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进价评估,不
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
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
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
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以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
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
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公道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
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
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资产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治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国
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 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 的升值率(有关部
门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 亿元。
(五)、经营治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治理的优劣,直接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治理混乱,没有章
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的论证,拍脑袋
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治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
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
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 ,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 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 万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治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治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
据国家国有资产治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 亿元。
(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
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回还部分,实
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
国库券累计511.3 亿元,银行认购167.4 亿元占32.7% ;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
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
产达1100亿元(《资本经营论》114 页)。
(七)、无形资产、土地不进帐
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的承认,时至本日,很多企业的
无形资产尚未估计进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
帐外。资源未纳进国有资产治理体系,土地未被列进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
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形成严重制约市场的障碍,因
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治理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
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本钱、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进和实现利税等主
要组成。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
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核的办法。三是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
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分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
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治理部分。四是建立一个严格、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