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范文-论物流成本核算方法(2)
2013-05-10 18:08
导读:第二,没有完全覆盖企业物流所包含的各项费用。一般情况下,企业只将外包的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等活动记入企业物流费用,而忽视了企业自营的各项
第二,没有完全覆盖企业物流所包含的各项费用。一般情况下,企业只将外包的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等活动记入企业物流费用,而忽视了企业自营的各项物流费用及存在于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物流费用,从而造成了所谓的“物流费用冰山说”一说。正是因为其没有覆盖各项物流费用,因而不利于物流费用的分析和控制。
第三, 不能提供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首先,传统的会计方法一般以现有会计科目将其与其他活动产生的费用混为一体,无法确认出物流活动本身产生的费用,而不同的分配率不能准确地计量出实际物流费用的比率,从而不利于物流成本的确认。其次,物流活动本身是一项跨部门的活动,将物流费用以现有会计科目统一以后,很难确认出不同活动费用的责任主体,不利于跨部门合作各项活动中业绩标准的确定,确定各部门的权责,不利于物流活动一体化的实现。其三,随着我国各个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活动的展开,需要相关的物流和供应链改造活动的成本管理,而传统会计方法不能完成上述活动成本的核算。
(2) 基于活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可以利用基于活动的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也称作业成本法。ABC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的原理是:物流服务的产生源于物流作业的消耗,物流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突破产品/服务本身的界限,ABC法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服务。
根据ABC成本法原理和根据物流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
第一,界定物流系统涉及的具体作业,即物流活动是由哪些作业来完成的。所谓的作业,指具体的工作单位(units of work)。具体到物流活动中,由于各个企业的规模、类型不同,物流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具体作业内容也有所差异,作业单位的具体类型和数量也会随之改变。如:接收进货活动可能包括装卸、检验、搬运、分拣等多项物流作业。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第二,确认这些作业各自需要消耗的人工和物质资源。任何一项物流作业的完成,都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或者物力资源,而资源的消耗是产生成本的根源。以装卸为例,该项作业所用到的资源包括:装卸的主体——人力资源、装卸活动所需要的设备——物质资源。资源的消耗即产生成本,人力资源的消耗产生直接人工费用等,物质资源的消耗产生直接材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
第三,确认各项资源所需成本,合计出总物流成本和相应作业的成本。根据资源与成本间的逻辑关系,将物流成本分配到各项作业中去,通过各项分别加总,得到各项物流成本和物流总成本。
(3)基于活动的物流成本核算程序
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可以按照物流涉及的各项组成活动——采购、运输、收货和检验、装卸搬运、仓储保管、流通加工(生产企业中可能没有)、信息处理、包装、订单管理、配送、回收以及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中同时进行的物流活动、运输保管等环节的损失等,这些环节所涉及到的人工、材料消耗(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长期投资的分摊)、资金的占用成本和保险、税等,从各各会计科目中区分出来,进行统计。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按上述论书在各环节按支付形态将物流成本从记帐凭证中抽出,分别统计。
第二,按管理的需要,设计不同的管理表格,将其填入。如,我们可以根据企业物流范围(供应物流费用、生产物流费用、企业内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退货物流费用和废弃物物流费用)做成一级表格,每个一级表格的具体项目按同一格式设计六张二级表格,每张二级表格的物流作业再细化为三级表格。仅以供应物流费用表为例,按物流作业设计二级统计表格,竖列是支付形态,横行是各项物流作业。如表1: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表1 物流成本核算表——供应物流(物流作业-支付形态表,二级表格)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二级表格的物流作业仅仅是一个粗化的划分,并未具体到实际操作的作业单元。应将包装、运输、保管、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具体细化到三级表格部分。可以看出,二级表格的数据源于三级表格,一级表格的数据源自二级表格。三级表格的计算是具体到作业层次的。
第三,按照不同的管理要求汇总分析。
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管理需求,分析不同的数据。如,若管理层需要了解委托物流费用和本企业支付物流费用的比例,只需将相关的费用加总求其比值即可。若需了解各个细化的物流作业的费用比例及规模,只需将三级表格中的相同的物流作业费用归类后加总、求比值即可。由此可见,三级表格是核算的基础。因为其相对而言,要详尽到每一个物流作业,涉及内容广泛且复杂,且不同企业的具体物流作业有所区别,可以建立通过建立行业标准达到统一,因而在此不作具体设计。
2.3 隐性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否就是上述提到的可以进入会计准则要求的成本呢?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因此有人提出了显性物流成本和隐性物流成本的概念。所谓的显性物流成本,是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和物流理论,明确可以计入物流成本的,如大部分上面列出的项目。而隐性物流成本是会计准则中没有或不能确定能否计入的。
隐性成本的主要内容有:
(1)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用。认为如果外企业送货,支付给外企业的价格中就包含了一部分物流成本,事实上还是企业的物流开支。
(2)库存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会计中对机会成本并不进行计量。如果计入的话,以什么利率计入?是同期企业利润率,还是以银行利率?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3)库存积压造成的价值下降。要否计入物流成本?
(4)缺货损失,指由于库存量不能满足顾客要求而失去订单的损失,这部分成本难以衡量,而且也是隐性的。
(5)生产中的物流费用难以分离,难以计算。美国是采用一定的比例(大约为4%),那么我国的数据应该怎样衡量,怎样的比例更为合适?
上述隐性成本是否进入物流成本的核算,如果进入核算体系,核算口径也需要在在核算之前确定下来,这样才具有可比性,有助于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2.4 物流成本核算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