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分析研究

2013-05-08 01:10
导读:

对“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内容提要 “十五”时期,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调
整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结构; 稳步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 优化投资结构; 调整收
入分配。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与扩大内需、加入W TO、西部大开发等联系起来。政府在
结构调整中可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十五”时期 经济增长 结构调整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
国民经济结构实际上是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类型企业配置的比例关系。由于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国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结构调整的目的: 一是消除
结构性短缺或结构性过剩, 实现市场的供求平衡; 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 减少和避
免经济波动, 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二是促进资源向更有效率的部门转移。三是提高产业的竞
争力, 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加强竞争优势。四是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 更有效地利用自然
资源,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时期,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 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 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用, 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非国有经济, 使所有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适应扩大
就业的要求, 适应增加供给、提高效率的要求, 适应保持社会产品公平分配的要求。
(2) 调整产业结构, 继续加强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基础产业, 努力改造传统产业,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2001~ 2005 年GDP 年均增长7% 的前提下,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 1%~ 3. 5% , 第二产业年均增长7. 4% ,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2000~
2005 年三次产业结构及增长率如表1 所示。
— 18 —
  表1 “十五”时期三次产业结构及增长率
年份
GDP 总量
(亿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绝对额(亿元) 比重(% ) 绝对额(亿元) 比重(% ) 绝对额(亿元) 比重(% )
1999 84000 14530 17. 3 41750 49. 7 27720 33
2000 90000 15300 17 45000 50 29700 33
2005 126000 17850 14 64200 51 43950 35
2001~ 2005
年均增长
率(% )
7 3. 13 7. 36 8. 1
  注: 按1999 年价格计算。
(3) 稳步调整积累与消费比例, 改变90 年代以来投资率接近甚至超过40% , 消费率只有
60% 或低于60% 的状况, 尽可能提高消费率, 使“十五”时期投资与消费保持协调增长。
(4) 优化投资结构。在继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的同时, 提高对现有企业更新改
造的投资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
(5)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首先应调整城乡居民的收入结构, 在发展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基
础上增加农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应保持在比较合理的水平上, 通过税收等调节手段, 防止
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同时应保证大多数(70%以上) 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和要求
11 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
第一产业, 要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结构优化, 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
中的应用和推广,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在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
率的基础上,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第二产业, 推动工业和建筑业在提高素质的条件下稳定发展。在工业内部, 要为加快产业
升级创造条件, 需要大力加强装备工业, 提高装备工业的比重和技术水平; 加大工业技术更新
改造的力度, 加快加工工业的技术进步; 在提高素质、优化产品结构和保持环境的基础上, 继续
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 同时, 促进大、中、小型企业在合理分工协作的条件下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 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适应现
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新兴服务业, 重视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升需要的高层次服务业; 继
续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通过多层次、大规模、高质量地扩张适应
消费和生产需求的服务业, 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1) 产业结构调整要与扩大内需联系起来。进一步扩大内需将是“十五”时期前一阶段宏观
经济政策的一项中心内容。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的升级, 要有
利于支持这项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因此, 结构调整过程要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
民的消费需求, 要有利于拉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增长。从这个角度看, 产业结构调整
应当重点考虑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 以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
— 19 —
较快转移, 从而使农民收入水平较快的上升; 应当更多地加大企业技术更新改造的力度和高新
技术产业投资的规模, 以拉动民间投资的多角度扩张。
(2) 产业结构调整要与加入W TO 联系起来。加入W TO 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生产重大影
响, 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会获得扩大出口的有利条件, 而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产品进口或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外商直接投资增加的冲击, 很多第三产业部门也将面对扩大对外开放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需
要重视这种产业影响的格局和程度, 以便适应不利影响, 扩大有利影响, 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产
业结构效应。例如, 通过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增加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轻工
产品的出口; 通过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一些重要服务业, 尽快提高具有一定基础和发
展条件的幼稚产业或薄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产业结构调整要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经济带来新的生机,
将推动我国区域经济进入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这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空间条件,
同时也要求结构调整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加大产业技术改造投资等方面, 都应当而且可以与推进西部经济开发结合起来。
三、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11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
上一篇:皮革企业竞争力研究从价值链视角分析-海宁皮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