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研究(1)(2)

2013-07-10 01:01
导读:(4)学习型区域是学习型社会与学习经济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强调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主体的终身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习型区域

  (4)学习型区域是学习型社会与学习经济在地域空间上的表现。强调学习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主体的终身学习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作用机理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是学习和创新,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学习型区域中的学习效应推动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学习型区域的主体通过能动性的学习效应可以快速、广泛、高质扩散区域内成熟的技术、知识并使其潜在经济效益发挥出来,实现区域整体优势,而这种学习效应更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隐性知识是知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管理和技术上的专业知识或诀窍等,具有个人实行强、无法具体化、不易传播和转移等特点。区域主体在人员流动和私人交流等过程中,建立稳定和持续的关系,进而有助于这些隐性知识的学习与分享,学习效应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扩散。
  (2)学习型区域中的学习效应推动区域创新。知识和技术在区域内聚集是区域创新的基础,区域内学习效应的形成依赖于高效的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和区域学习,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学习型区域提供了人力资本、结构资本与社会资本,而这些资本的积累是区域创新的必要条件。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成为区域创新主体运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提高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如前文所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是通过区域内的学习效应来实现的,从而也推动了区域的创新。
  (3)学习型区域的创新促进了学习效应的形成。区域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社会创新。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创新主体间需要相互合作,共享信息和公共基础设施,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主体间会自愿和有意识地合作、完成研究计划,形成复杂的互动作用,而这种互动作用就体现了互动学习。通过互动学习过程,实现本地知识、专业信息和技术在主体间的交流、传播和学习,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知识网络是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建立的基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三、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主体元素及其功能
  1.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结构
  学习型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元素为区域内强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系统内各个行为主体通过互相学习、沟通建立简单的关系,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知识流动的加速,在加强区域互动和国际交流的背景下,以及强化区域创新的软硬环境对区域主要行为主体的支撑作用的前提下,形成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在一定地域之内具有开放边界、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区域化的动态网络结构(见下图)。
  
  在具体的网络体系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作用机理。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是区域科学研究体系,是知识的生产系统;企业是区域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的应用系统;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过程中担任区域创新资源的催化剂功能,是知识的传播系统;政府机构是区域创新的宏观调控者。在区域创新与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并非孤立,而是处于同一个网络平台上,是网络平台的一个节点,通过互动、集体学习形成一个复杂创新的网络系统。系统内各个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交互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2.各主体元素的主要功能
  (1)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的应用系统。单个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很难自主进行研究与开发,要经常与其他企业或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在生产、开发和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如果某个企业的创新活动为其他企业作了示范,开辟了发展的新途径,就会使其它企业加入到创新和模仿创新的行列中,整个区域和社会便会形成创新浪潮。企业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单元,是创新系统中的运动中枢,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动力强弱是制约以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运行效率乃至整个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效率的核心指标。
上一篇:试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1)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