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学习理论及企业组织治理研究(1)(2)
2014-03-24 01:18
导读:二、博弈学习理论的发展动态 1.基本概念 Maynard和Price最早提出了演化稳定策略的基本概念并应用于生物种群进化的研究。Maynard Simth指出:演化稳定策略是
二、博弈学习理论的发展动态
1.基本概念
Maynard和Price最早提出了演化稳定策略的基本概念并应用于生物种群进化的研究。Maynard Simth指出:演化稳定策略是这样一个策略,如果群体中所有成员都采取这种策略,那么在自然选择的影响下,将没有突变策略能侵犯这个群体[4]。这一概念反映了系统局部的演化动态性质。在此基础上,演化均衡概念以及非对称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概念相继发展了起来。由于经典演化博弈一般考虑确定性系统,假定了选择动态满足收益单调性,“突变”考察的是一次性事件。而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我们相信变异是真实的而且是会重复发生的现象,那么把它们包含在模型中似乎更合适,理论上的缺陷促使经济学家将研究重点转向随机系统。Foster和Young在动态系统中考虑了随机因素并提出随机演化稳定概念,将演化稳定策略拓展到随机动态系统中[5]。这些概念的提出使博弈学习理论的研究基础不断完善。
2.重要模型
博弈学习理论的发展始终强调模型化的方法。目前,大多数博弈学习模型建立在Young、Selten、Fudenberg和Harris、Kandori,Mailath和Rob、Binmore和Samuelson、Gale和Rosenthal等研究基础之上。值得指出的是,Foster和Young开拓性地将随机项引入标准复制者动态,研究了基于复制者动态的持续性随机系统,从而将突变这种现实中重复发生的现象包含在模型中,有助于研究外部随机冲击效应[6]。Fudenberg和Harris则另辟蹊径,将随机项加入控制绝对群体数量的方程,建立相应的群体份额的演化模型并解决了在2×2博弈中的长期行为问题[7]。Kandori、Mailath和Rob考察了单一同类群体进行对称的2×2博弈模型,得出了当变异率很小时,随机过程最终选择风险占优的纳什均衡的结论[8]。Fudenberg和Levine的系统性工作为研究离散系统及多种群多策略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9]。
3.研究热点
目前,博弈学习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制度变迁。用博弈学习理论研究制度变迁,就是通过分析制度——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来说明制度何以到达这里,它又将走向何方。在这方面,Schelling最早阐述了个体的微观行为与社会群体的总体行为之间是如何建立起联系的[10]。Schotter则发现一个正式的制度创生是一个Markov式的扩散过程,均衡则是这个过程的收敛状态[11]。随后,Greif、Aoki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建立博弈学习模型来研究制度和惯例。需要强调的是,应用博弈学习理论研究制度变迁与以Commons、Hayek和North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在分析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②行为分析。经济学家应用博弈学习理论来分析经济行为的产生过程,从而使微观层次上的行为与宏观动态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的是一种“涌现”的机制。例如,Sethi和Somanathan、Friedman和Fung、Vega-Redondo、Bester和Güth分别将博弈学习理论应用于公共资源利用、组织模式选择、企业定价行为以及个体利他行为的稳定性等方面。此外,对于群体中经济代理人的动态随机决策问题,尤其是有限理性假设下异质性代理人的博弈学习行为的研究也频繁出现在Econometrica等一流经济学
期刊上。
③经济演化。Nelson和Winter提出了“搜寻”、“创新”和“选择环境”等概念,应用“模仿”和“学习”机制以阐述创新的形成(这些概念及机制和博弈学习理论的观点相一致),并用惯例表示技术和行为战略,从而成为经济增长演化模型的基石[12]。在此基础上,博弈学习模型被演化经济学家们嵌入宏观和微观演化模型中,从而清晰地揭示了经济演化过程中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路径依赖性[1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④社会交往。近年来国际上一个非常明显的学术动向是,一些谙熟博弈学习分析工具以及实验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经济学家和
社会学家从文化、互惠合作、利他和利己行为的产生及其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探索。其中,许多论文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ature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之上,如Fehr和G]chter近年来所作的研究,等等。这些跨
人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诸学科的交叉性领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