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陷阱”分析—兼谈我国政府的对(2)
2014-04-13 01:00
导读:我们知道,过度投机往往伴随着市场的无序化和高风险,这必然会破坏市场的效率,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国际融资的成本,最终必然影响到世界经济
我们知道,过度投机往往伴随着市场的无序化和高风险,这必然会破坏市场的效率,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国际融资的成本,最终必然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这正是经济全球化“陷阱”的根源所在。
2狈⒄怪泄家的不成功实践。对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不少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高的热情,在二战后不久,各国就积极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此作为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前奏。在过去数十年里,发展中国家已创建了近百个区域性经济集团,如:东南亚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共同市场、安第斯条约集团、中美洲共同市场、西非国家共同体等等。然而,发展中国家是否藉此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了呢?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区域集团乃至实现经济全球化并没有藉此取得成功,甚至还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即:经济落后—→发展区域集团—→贯彻经济全球化政策—→出现经济泡沫—→泡沫破灭—→经济衰退,我们把它称为经济全球化的“陷阱”。韩国、墨西哥的经济实践便可以证明。
韩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分享经济全球化的丰厚利益,然而其实践如何呢?韩国在经济全球化初期,利用其人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取得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并维持了一段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但暂时的经济繁荣掩盖了韩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并导致该国政府错误的经济决策。一方面,韩国为加入世界经合组织,轻率地放松了资本
项目管理,不加区别地盲目引进外资;另一方面,韩国政府片面强调外向型经济取得短期利益,不注重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结果导致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劣势,乃至爆发了目前仍在持续的严重经济危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墨西哥的经济实践,也是令人深思的。该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过高估计了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以至于制定并实施了忽视自身积累、过度依赖外资的经济政策,同时为尽快加入当时的关贸总协定(即今犠犜犗),不顾本国宏观调控能力所限,过早开放了本国的资本市场,致使国际游资大量涌入,推动泡沫经济增长,当一遇不利情况时,这些游资又迅速出逃,最终该国终于发生了1994年、199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
(三)对经济全球化的思考经济全球化会带来风险与动荡,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实践也似乎表明,发展中国家不宜采用经济全球化政策,因为存在经济全球化的“陷阱”,但这是否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应摒弃经济全球化,重新回归“闭关锁国”呢?否也。笔者认为,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要客观全面,毕竟经济全球化这种制度在世界上已被运用了近两个世纪,纵然在经济全球化初期仍存在“闭关锁国”的路径依赖,但实践表明经济全球化已冲破“闭关锁国”的制度惯性制约,是经济运行的高级形态。应该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风险与动荡的同时,也带来高效、利润与发展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的“陷阱”更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原因所致,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现实,错误采用经济全球化政策所致。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往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产业结构素质低下、抗风险能力弱;经济规模相对弱小,具有易受操纵性;等等。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特点决定,在经济起飞阶段,发展中国家不宜完全放开国内市场,而应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同时注重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放开国内市场时要注重策略性,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循序渐进地确定适合于自身的制度安排,比如:可先实行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待时机成熟时再实行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在实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时,可参照发达国家早期成功的经验,设置相对高的关税水平、非关税壁垒,以保护国内稚嫩产业的发展;等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经济全球化“陷阱”的存在,并不是否定经济全球化,其重要用意在于加强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风险与动荡的认识,强调制定政策特别是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政策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因为只有切合实际的政策安排才能恰到好处地推动经济飞跃成长,而不至于冒高额风险成本,最终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