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基于制度差异视角的贸易摩擦分析.(1)

2014-04-28 01:0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基于制度差异视角的贸易摩擦分析.(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内容摘要:作者从宏观交易成本的角度和微观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差异导
内容摘要:作者从宏观交易成本的角度和微观企业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机制,并且用博弈的方法分析了各国间进行制度差异协调的必要性,得出我国应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制度差异的协调,以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的摩擦的发生。   关键词:制度,差异,贸易摩擦  一、引论   制度摩擦的定义(赵瑾,2002;李秀娟,2003)对“制度摩擦”的称谓笔者不大赞同,因为制度本身并不存在摩擦,只是因贸易国双方的制度之间存在着差异或双方不能认同的部分,才会引发了摩擦,因而本文将制度摩擦定义成为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制度差异可以进一步界定为:进行双边贸易的两国在同一领域存在不同的规则或对其中一国的某规则认同不一致,这种规则包括一国国内法律和市场结构、竞争结构等方面,体现于不同的国家经济政策、交易习惯、不同产业的规则和反规则的冲突。从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来看,制度差异引发贸易摩擦的案件屡见不鲜。比如,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美欧转基因产品摩擦的发生是由于双方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区别;日美胶卷贸易摩擦起因于两国在流通政策、零售法、促销措施方面有着不同。再如,在国际技术贸易领域,中美专利摩擦频发的原因是两国的专利法中对专利客体限制、专利取得方式、专利性的要求等方面的规定存在差异;美欧生物专利制度引发的摩擦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双方实行的法制分别是判例法和成文法。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美欧在香蕉的进口、销售和分销体制上存在认同上的差异诱发了美欧香蕉分销体制的摩擦;美墨电信业的摩擦是由于美国对墨西哥的电信服务措施不认同而导致的。综上所述,一些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国家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制度和政策间的分歧,这些制度和政策影响了国际竞争的条件。制度差异如何会导致贸易摩擦、制度差异导致的贸易摩擦如何减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   (一)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宏观分析   在经典贸易理论中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制度因素,或者说这种贸易理论暗含这样的假设,即制度是既定的或者制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交易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而市场的有效性又依赖于制度环境,因此制度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埃瑞克·G·菲吕博顿,1998)。从而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贸易理论研究,开创了国际贸易问题研究的一个新思路。我们可以通过交易成本来宏观地解释制度差异对贸易摩擦的诱导机制。首先,制度差异可以通过影响交易成本使一国的竞争优势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关系恶化时会引发贸易摩擦。由于交易成本存在于一切交易中,国际贸易自然不能例外,在分析竞争优势构成的时候就不能不考虑交易成本。传统的经济学讨论交易时多注意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和市场外部环境的保障,而对产权的界定往往假设为既定的,实际上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却并非如此,产权不清是常有的现象,这常会导致效率低下。如果将非市场经济国家与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前者的交易成本会明显偏高。其一,社会资源的配置并不完全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量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现象出现,还会使寻租行为滋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成本的增加。其二,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难以理清产权关系,无法建立约束激励机制,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制度上的缺陷会加大社会交易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结构,削弱该国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制度差异还会通过影响交易成本使贸易进行的阻力增大,从而引发贸易摩擦。可以将一国自有的制度视为内部制度,将与其进行贸易的其他国家的制度以及国际社会制度视为外部制度。在国际贸易中,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磨合。若一国的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差异较小,其磨合成本或制度运行成本就较低;当一国的内部制度与外部制度差异较大时,其制度磨合成本或运行成本就较高,比如当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不相容时,就会导致制度歧视,制度运行成本的高昂可能会严重抑制甚至完全中断相互之间的对外贸易。再如,当不同国家的市场制度存在差异时,就会放大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增加信息搜寻成本。当产权安排、企业制度、商业习惯等制度因素难以兼容时,就会导致高额的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的增加使交易的达成变得困难,交易双方的利益不一致性增强,使得摩擦产生。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制度差异能够影响一国交易成本的大小,从而对该国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如果一国制度较之另一国的制度完善,那么该国发生的交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比另一国要小,从而这种有利于交易行为的制度进一步地会内生地增强该国的竞争优势。另外从国际交易的角度来看,这种制度间的差异会导致制度运行成本变得高昂,从而增大两国贸易进行的阻力,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使贸易国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大。  (二)制度差异导致贸易摩擦的微观分析   在影响国际贸易的制度因素中,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最强。为了能够清晰而深刻地说明制度差异对贸易摩擦的诱导机制,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两国两产品贸易模型,在此基础上,再以两国企业制度差异为例来分析制度差异是如何导致贸易摩擦的。模型的假设条件如下:第一,世界上仅有A和B两个大国,生产产品l和产品2。第二,对于两国的生产者或企业来说,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是给定不变的,在生产中所需的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种类是有限和一定的。对于两国的消费者来说,各种产品的偏好是给定不变的。第二,各国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第四,不管是在哪种经济主体(生产者、企业、消费者)之间,都不存在不以市场为媒介的直接相互依存关系,即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是不存在的。产品不计运输费在国内外自由移动,而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流动,只在一国范围内自由地流动。第五,A国企业是在劳动市场上雇佣劳动者,对于雇用的劳动者来说,由于他们在这个企业的工作是不稳定的,他们仅仅是为了获得工资收入,对于这些劳动者来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目的表现为获得最大利润。因此,假设A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目的严格地表现为利润最大化。第六,B国的劳动投入是终身雇用的劳动投入。对于终身雇用的劳动者来说,由于他们基本上是终身在这个企业内进行工作,企业的扩大和发展也就意味着他们地位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因而他们会希望企业不断地扩大和不断地成长。相应地,B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目的也就不同。  由于A、B国均为贸易理论中的大国,随着B国企业对世界市场,即对分析框架中的A国市场所投放的产品数量的增加,世界市场的价格就会趋于下降,具体变化如图1所示。   图中QB
    上一篇:我国制造业国际化水平要重视的主要问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