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1)(2)

2014-05-06 01:18
导读:(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含义。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综合国内许多学者所下的定义,笔者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含义。关于区域创新体系,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定义。综合国内许多学者所下的定义,笔者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关联的行为主体、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环境所构成的网络系统。区域创新体系是相对于国家创新体系而言的。其中的区域可以是一个省,也可以是一个省内的行政区;可以是跨省市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也可以是省内跨行政区的区域,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但这种区域应当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边界,可以是一个行政区,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如一条河的流域,或是一种语言区域。
  构成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有主体要素、机制要素、条件要素和环境要素。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和地方政府五大创新主体;机制要素即创新行为主体之间联系与运行的方式;条件要素即创新主体赖以进行创新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与活动平台;环境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软环境,主要有制度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各创新主体具有不同的职能。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产品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在创新体系中担负着创新知识和技术供给、创新人才培养和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支撑的职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创新供求双方的桥梁与纽带,是实现创新要素互动的重要媒介。政府在创新体系中主要履行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职能,是制度创新的主体,是基础和公益类研究的支持者,是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环境的建设者。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个网络系统,其直接功能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最终增强区域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国内学者的论述,区域创新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地域邻近性。区域创新体系都是某一特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二是主体多元性。区域创新体系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各种主体组成的系统,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诸多创新主体在创新体系中缺一不可。三是文化根植性。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要素密切联系和流动,需要塑造一种互信互惠、可靠合作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正式的契约关系和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创新活动就根植于这种文化环境的土壤之中。四是系统集成性。区域创新体系由区域范围内的产业体系、科技体系、教育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宏观管理体系等子系统构成,它们的系统集成,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五是网络开放性。成功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充分挖掘利用区域内创新要素,并最大限度地吸收利用域外的创新资源。六是创新集群性。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绝非是单个创新主体的活动,而是各类创新主体交互学习、合作分享的群体性活动,是集群性创造活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关联。一是地域关联。区域创新体系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地域特性和产业特性的有效结合,产业集群往往在特定区域出现,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成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的新形式。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以产业集群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制度安排组成的创新网络与机构,可以构成次一级的区域创新体系。二是要素关联。产业集群的主要要素有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因此,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中介机构等就构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的关联性。此外,区域内共有的知识、技能、人才、市场、公用设施及地域的专有文化等要素本身就构成区域创新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该区域内众多创新者寻求外部性的动因。三是功能关联。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进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产业集群实现创新的主要途径是建立有效的合作网络、促进知识在本地扩散流动。从这一意义上讲,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在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上的功能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四是目标关联。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体现特色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有机结合,其目标是通过企业集聚形成外部经济,显著降低创新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竞争力,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紧密相关。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积极培育和推进地方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廖淑琼
上一篇:刍议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时机的影响因素(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