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1)(2)

2014-05-08 01:03
导读:这一实践方式,一是选定实践的范围,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设置实验区,选定一些市、县和大城市的行政区作为实验区,这从地理区域来看可以说成是

  这一实践方式,一是选定实践的范围,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设置实验区,选定一些市、县和大城市的行政区作为实验区,这从地理区域来看可以说成是实验的“点”;二是确定实践的内容,主要是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三是拟定实践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规划先行、项目拉动、公众参与和组织保证来实施;四是创设实践推进的机制,就是通过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实验区的典型影响,发挥示范效应;五是实践的进程分为实验区和示范区两个层级,实验区六年验收合格升级为示范区。综合上述几方面,实验区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选定一些适度区域,进行可持续发展所含内容的实践,探索发展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典型示范,以便在其他地方有效推广普及。
  实验区建设这种实践方式的核心是通过实验区这一个“点”上的实验和示范,为可持续发展积累和创造经验,继而再把“点”上取得的经验在更大的“面”上推广,从而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现实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展开,已有20多个实验区通过验收而升格为示范区,国家级实验区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再加上各省市设立的实验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实验区建设真正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下一步发展的趋势便是“连点成面”或者“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全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实验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可持续发展付诸于实践的创新,既是可持续发展实践在一定空间地域上的表现,又是中国社会制度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具有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中国大学排名
  第一,探索性。与我国进行的改革探索一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也以尝试实验为主。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积累不足,以实验区的形式,在局部地区试点、总结经验、再加以推广是理智的选择。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地域辽阔、国情复杂的现实,无论是经济、科技基础,还是社会、环境基础,都不具备进行大面积推进的条件,只有通过搞实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可操作性。实验区以具体县区镇为切入点,恰当地界定了时空地域范围,有利于组织实践。只有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必须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地域,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因此,建立实验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行政性。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中国国情,依靠政府强大的公共权力,引导、约束、调控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动员是实验区建设和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在各实验区,均组成了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管理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工作。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面临的新形势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实验示范基地。实验区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在凝炼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机制与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但是,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是隶属于传统行政区下的实验,并没有超越行政区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而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一个受政治、资源、环境、社会等多重条件约束的新时期。具体而言,就是如何通过城市化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区域都市圈的形成便是二者相互作用下的空间格局表现。目前我国区域空间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经济圈,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一体化经济”。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趋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王玉海 刘学敏
上一篇:中印两国对外直接投资比较分析(1) 下一篇:关于国际油价上涨的若干思考(1)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