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削减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3)
2014-05-11 01:40
导读:本模型在对东盟十国关税进行加权平均基础上,得出东盟综合关税值,其中权数采用的是2004年中国对东盟十国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在降税模式上,东盟机
本模型在对东盟十国关税进行加权平均基础上,得出东盟综合关税值,其中权数采用的是2004年中国对东盟十国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在降税模式上,东盟机电产品既包括正常商品中的为一轨产品和二轨产品,如大部分金属制品和其他机械设备等;又包括一般敏感产品和高度敏感产品,如数字彩电等少数其他机械设备和摩托车、汽车等。正常商品与敏感产品的不同,关系到各部门产品降税幅度的差异。因此在模型中,将金属及其制品和其他机械设备定义为正常和一般敏感商品的综合,按其降税幅度进行模拟;将汽车制造定义为高度敏感产品,按高度敏感的降税幅度进行模拟。在东盟关税降低过程中,存在两个关键年度其一为2009年,正常关税降税幅度最大的一年,整体降税幅度约为3%;其二为2015年,敏感及高度敏感产品开始大幅度降税。故模型模拟场景分为两个阶段,即2009年减让阶段和2015年减让阶段。模型将2003年作为关税消减的基准年份,当年东盟十国正常机电产品的综合关税为8.02%,敏感产品的综合关税为40%。
1、2009年减让阶段:
模拟情景为金属及其制品和其它机电产品按综合商品降税,而汽车制造部门关税则保持不变。通过加权平均,可得出前者关税水平为3.85%。继而可得出该减让阶段关税的冲击量为.3.85%。因为存在2015年第二次关税冲击,故2009年第一次关税冲击模拟方式为短期模拟。短期模拟将实际工资和资本存量外生,实际工资影响
就业水平,从而最终影响GDP的增长。在支出方面,居民实际消费,政府消费以及投资外生,因此,最终影响GDP支出的只表现在贸易赤字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2015年减让阶段:
2015年,在正常商品关税继续降低的同时,高度敏感商品关税也开始进行减让。具体模拟情景为金属及其制品和其它机电产品继续按综合关税降税,汽车制造部门按高度敏感商品降税。通过加权平均,可得出前者合关税水平为0.9%,进而可得出正常商品关税的冲击量为.6.59%;后者综合关税水平为20%,关税的冲击量为.14.29%。2015年后,双方关税已经降至极低的程度,已不存在第三次降税冲击,故此次模拟方式采用长期模拟。长期模拟将就业水平和资本收益率外生,资本收益率影响资本存量,最终影响GDP的增长。在支出方面,只有贸易赤字外生,最终影响GDP支出的只表现在消费和投资上。具体模拟场景由下表所示:
三、模拟结果分析
(一)宏观效应
1、实际GDP上升,社会福利改善:
从短期影响上看,东盟削减来自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关税,将刺激中国名义GDP增长0.149%,实际GDP增长0.067%。对实际GDP的贡献进行分解(见表5):首先从支出法角度来看:GDP:c G , E-M,GDP由消费、投资和贸易平衡共同决定,在短期模拟中,模型假设私人消费C、政府消费G、社会投资l、都不发生变化,能够引起GDP变化的只有贸易平衡,即进出口差额(E.M)。其中出口贡献 O.148%,进口贡献.0.081%;其次从要素收入角度来看:GDP=A·F(K,L,T)经济增长来源于技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短期模拟中,技术进步A、固定资本投入K及土地资源T都保持不变,能改变GDP的只有劳动力投入和间接税。其中劳动力增长贡献0.050%,间接税贡献0.017%。
在长期模拟中,中国名义GDP增长0.441%,实际GDP增长0.131%。对实际GDP的贡献进行分解:从支出法角度来看,模型假设私人消费C、政府消费G、社会投资I为内生变量,同贸易平衡一起共同决定实际GDP。其中投资增加0.161%和出口增长0.164%对实际GDP增长贡献最大,而进口减少0.21 3%对实际GDP增长起负面影响;另外从要素收入角度看,劳动力、土地以及技术进步是外生不变的,资本存量和间接税决定GDP的增长。资本存量又由资本存量与基本生产要素之间的相对价格决定。资本品相对价格越大,企业生产对资本品需求就越低,反之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