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发西北沿边地区区域市场的方法略论(1)(2)
2014-05-23 01:45
导读:以武力为后盾,不断地调整榷场贸易地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西部地区潜在的广阔市场,使得宋政府并不满足仅仅与其进行贡赐贸易。宋初,西夏臣
以武力为后盾,不断地调整榷场贸易地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和西部地区潜在的广阔市场,使得宋政府并不满足仅仅与其进行贡赐贸易。宋初,西夏臣服于宋,宋在宋夏交界地带设立了榷场,与西夏展开广泛的物资交流,西夏战马、青白盐入宋,宋的粮食、茶叶、布帛也大量的涌入西夏。为了将贸易权控制在宋手中,不允许西夏建立榷场,即使在宋夏关系较好的德明时期,如大中祥符八年,德明筑堡于石州濁输谷,将建榷场,宋诏缘边安抚司止之。元昊时期宋夏开战,双方互市时开时闭,西夏禁止战马入宋,宋也禁止西夏的青白盐入蕃汉地,内地粮食入西夏。宋仁宗庆历四年,宋夏议和后,置保安军、高平呰榷场与夏贸易,但不许交易青盐。后也是时断时续,交易量逐渐减少。宋政府便加大了开发与西北吐蕃的贸易。宋初,陇右地区的吐蕃最早归附了宋朝,宋在此地筑堡建城,城寨既是边寨军事防御的堡垒,同时又是交通要道的屏障,也是进出境人员的必经之地和贸易之所。蕃人将到物色入汉界买博,“并令汉户牙人等于城寨内商量和买”。宋政府设立的买马场也在城寨里,一个买马场也是一个榷场。宋初贸易的中心在秦州,秦州“最为关陇之盛”,“祖宗朝,环、庆、延、渭、原、秦、阶、文州,镇戎军九处置场市马。……其后岁月寝久,它州军皆废,唯秦州处券马尚行”。于阗国、河西回鹘商人也来秦州经商,致使有少量回鹘人“多缘互市家秦陇间”。开边后,西北吐蕃政权逐渐瓦解,宋政府每收复一地,便在此地设州,建城寨,将贸易市场深入到吐蕃腹地的熙河、青唐,熙宁八年在收复的熙、河、岷州设场买马,崇宁二年(1103)年收复湟州后,又置湟州茶马司,共计大型买马场有九个,卖茶场就有五十个。这些买马场和卖茶场都是蕃汉交易的主要场所。榷场地点的不断深入,极大地方便了西北吐蕃、西域诸国与宋的贸易,西北民族贸易迅速兴盛起来。熙州自熙河开边以后成为宋王朝的门户,这里也是西域各国商人云集之处。青唐因贸易的兴盛而富盛无比。邈川(即湟州)在黄河之曲,“当青唐一带蕃马来路” 也是西域商人入宋贸易的必经之路,是商贾通行的贸易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城镇贸易市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调整商品种类,打开西部贸易门户。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市场上商品种类很多,但在众多商品中,西北少数民族只对内地出产的茶叶、丝绸、粮食等几种商品情有独钟。宋初,就向西北倾销茶叶,但因这一时期“时以茶多不精,给商人罕有饶益,陕西交引愈贱,鬻于市才八千”。再加上虚估的缘故,茶长途运至西北沿边费用高,行商嫌利薄,因此不愿运茶至西北,市场上茶的数量很少,茶叶市场没有打开,宋政府便向西北倾销盐,西北地区的人民很早就懂得食用盐,西北地区出产的盐也能构满足市场需求,尤其西夏出产的青白盐除过自给自足外,还大量倾销给不产盐的沿边八州军西北吐蕃人。宋初,为了获利,政府将原产于山西的解盐长途贩运至西北沿边,在沿边的八州军(延、庆、渭、原、环、镇戎军、保安军、德顺军)中行销,但因吐蕃部民喜食西夏所产的“价贱而味甘”青白盐,因此,解盐市场的开发,始终是以武力和权力为后盾进行的。李继迁叛宋后,北宋政府为了“困”西夏“盐之不入中土,困贼之良策也”和增加财政收入,禁止青盐入汉地,也不许沿边蕃汉民户商人私贩青盐,强迫沿边蕃汉民户食用解盐。但由于沿边熟户与西夏人种类相同,且与附西夏的蕃部人有亲戚关系,所以利用此机会私贩青盐,“延、庆二州熟户,其亲族在西界,辄私致音间,潜相贸易,夏人以此为利,中国(宋朝)察其奸,不许”。宋庭尽管累次下令禁止沿边蕃户与西夏人交易,如宋太宗淳化四年,仁宗庆历八年,宋政府峻青白盐之禁。皇祐元年十月,至和二年七月丙子,重青白盐之禁。由于吐蕃的反抗,盐禁难以实施。但开边之前,政府每年榷盐收入仍有,“庆州:15757.574贯;环州:8588.018贯;岷州:9052.097贯;渭州:11753.785贯;原州:12946.674贯;镇戎军:22455.711贯;德顺军:23024.808贯”。销量应不小。八州军以外的其它地区,在拓边过程中,政府通过没收、购买的方式取得了蕃部的盐井,销售官盐,收复的西安州(今宁夏海原),有处方圆三十里的盐池,盛产颗盐,宋政府投入3000余人进行盐业生产,“自熙河兰鄯以西,仰给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