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 佤族地区具有特殊性,表现在边民的特殊、区位的特殊和经济文化的特殊性。政府应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多策并举。
3. 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这是符合我国21世纪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沿边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沿边地区对外开放和开发的构想是:以向周边国家开放为重点,在巩固原有贸易市场的同时,向全面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推进;以开放发展为契机,扩大与沿海、内陆省区的经济交流与协作,增加经济要素向沿边地区流动,强化在国际分工中的竞争力等。”佤族为跨境民族,中国加强与缅甸的合作,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拓国内外两个旅游市场,将有利于佤族经济的长期发展。
4.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佤族最为匮乏的资源之一。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佤族经济的投资,吸引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发展交通。
“交通是人们衣、食、住、行四大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重要职能部门。”交通运输业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佤族尤其是农村地区,交通极其不便,阻碍了佤族与外界的交流。而沧源是通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之一,西盟县许多乡镇都与缅甸接壤,因此,便利的交通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还是经济贸易的纽带。在佤族广大农村地区,连基本的公路都没有,基础设施极差。国家应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变这种现状,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三)特色市场的开拓。
1. 面对国内市场的疲软状态,要及时调整市场导向,使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进军国内市场。
2. 利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结合佤族地区大多数特色产品批量小、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促使地方、部门做好协调工作,集中力量,扩大佤族地区特色产品的影响,增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选择和培育优势突出的特色资源支柱产业是佤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佤族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贫困民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和培育一批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单靠农业为生。如可以发展糖、茶、胶、材、矿产等优势产业群体。
(五)合理利用资源。
1. 佤族地区资源丰富。由于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众多河流形成了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水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潜能巨大,因此,可以利用水能资源优势发展电力。同时该地区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业。
2. 发展民族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结合。旅游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旅游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结构。
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旅游市场自身的需要,也是改善本民族地区投资环境的需要。佤族地区,旅游资源具有天然性,且民族文化别具特色。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发挥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同时带动相关部门、行业的发展,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增强佤族的经济实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六)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在佤族地区大力发展了文化事业。
但总的看来,佤族的文化素质仍然很低,封建思想浓重,孩子受教育程度低,对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得少,长大后主要从事传统劳动生产,难以形成突破性发展。要改变本民族落后状态,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改变佤族的命运,必需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知识,培养发展经济的专门人才,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还应落实优秀青年去山区的从教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佤族人民谋长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