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关联交易的新动向及其规范论(2)
2014-05-27 01:08
导读:表一:关联交易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序号 研究人 研究对象 主要数 据 研究发现 研究结论 1 王瑞英 谢清喜 郭飞 关联交易 2002年及2003年第一季度 付
表一:关联交易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序号 研究人 研究对象 主要数 据 研究发现 研究结论
1 王瑞英 谢清喜 郭飞 关联交易 2002年及2003年第一季度 付出型关联交易(现金流出上市公司)占绝大部分;交易类型主要为股权交易、产品及服务购销、资产交易等;关联方主要是控股股东或第一大股东;关联交易具有季度性。 强化外部监管;优化股权结构;完善表决权制度;明确关联交易定价原则。
2 潘飞 文东华 段军山 关联购销与价格管制 1998至2003年 《暂行规定》出台前后变化:管理政策能限制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管制后,关联购销在关联交易中比重降低。 会计管制影响关联交易
3 陆宇峰李树华 关联交易披露是否规范 1997年度 简单披露比重大于详细披露;披露往来比重大于披露融资、租赁等;披露含混,敏感问题不披露。 强化披露监管,如区分交易类型,如披露定价政策等。
4 朱国民张人骥赵春光 关联交易与公司价值 2000至2003年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等发生关联交易对公司价值有显著负面影响。 注重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5 邹雄 关联交易总体分析 2004年深市 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及销售产品等日常关联交易增长幅度大;资金占用、关联购销有所下降;关联担保持续增大;关联交易定价披露不当。 修订规则;建立关联交易司法救济与补偿制度。
6 秦玉熙 钢铁、专用设备制造业关联交易 2000至2002年 关联交易集中度较高,集中在关联购销、关联往来两项上;上市公司购销业务对关联方具有较强依赖性;上市公司资金被关联方长期占用;关联交易内容和形式有新变化。 《准则》和《暂行规定》对遏制不当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作用。
7 陈 晓王 琨 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 1998至2002年 主要交易类型为购销、资产股权交易、租赁及担保等;主要交易方为第一大股东。 改一股独大为多股独大是更有效的股改选择。
8 李 薇许新强 非公平关联交易 2001至2002年 主要关联交易方为母公司;02年较01年关联交易量和金额有较大幅度下降;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现象突出。 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东间相互制约;引入外部监管。
9 孟 焰张秀梅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 2001至2004年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目的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年度差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 限制多层持股和交叉多重持股;实行国有股缩股而不是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实行累退投票制度(投票人所持有效投票随持股数目的递增而票数呈递减)等。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