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分解比例的预测方法,对21世纪初(2003-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需求和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进行预测,得出了2005年和20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需求量和生产量的预测数。
关键词:主要农产品 需求 生产能力 预测分析
一般地说,影响农产品需求变动的因素较多,如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价格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等。但就影响程度而言,以前三者为重要。
(1)人口增长。从2003年起,未来的8年,我国的人口还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会持续下降。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2010年我国人口数将分别达到13.5亿和14亿。
(2)城市化程度。中国政府已决定,今后将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要加强小城镇建设。因此,未来8年将是中国人口城市化速度逐步加快的时期。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和城市人口将分别达到35%,5.08亿和45%,6.53亿人。
(3)收入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由于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趋向不同,二者之间虽然并不一定呈正比例关系,但从总体看,他们的变动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会有所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将会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按此推算2005年、2010年人均收入水平分别为5100元、7000元。
对于一个国家或一定行政区域(省、市、县)而言,农产品的年度总需求量实际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即:年人口消费量、工业与农业的生产用量、进出口量(或调入与调出量)、库存量(含政府库存、企业库存与农民库存)、损耗量。在这五部分中,以人口消费量为最大,占绝大部分;工业与农业生产用量为第二位,占少部分;而库存量、进出口量和损耗量所占份额很小,一般变化不大,可视为常量。当然,由于各种农产品的功用不同,实际构成会有较大差别,应当分别加以分析与预测。例如,粮食的总需求构成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