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论文(7)
2014-06-03 01:02
导读:(3)运输综合化 运输综合化,即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衔接,形成综合运输
(3)运输综合化
运输综合化,即使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衔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运输已发展到海、陆、空立体式运输和进一步实行国际联运。
四、传统产业高技术的应用原则
为了使高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效益,同时具有准确的方向和目的,避免决策失误,应始终注意高技术应用的几项战略原则。
1.协调原Nd
作为高技术应用的计划和战略,应和企业同期经济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方针政策、项目进度和实施条件等方面相互协调。要从人(智力开发)和物(物质条件)两个方面切实保证高技术应用的顺利进行,注意高技术应用项目与应用高技术人员之间的匹配关系。要充分估计高技术应用对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为此及时有效地作出科学预测和采取相应对策。
2.效益原NS
高技术应用不能只图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讲求实际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高技术成果应用的客观要求。高技术应用的重点应是提高现有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如何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包括原材料消耗)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内容,尽量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收益大。
高技术应用要从实际条件出发,要注重效益,瞄准目标,有的放矢,特别是要在利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下功夫,有重点地跟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并争取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
3,发挥优势原则
各企业的高技术应用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因此“扬长避短,择善而行”的原则很重要。
首先要做到有自知之明。过去我们把自知之明常常理解为“我不行”,这是片面的。在高技术应用中,所谓自知之明就是不仅要知其短,更重要的是知其长,即要对自己的开发能力、开发对象、技术特长和优势领域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扬长避短。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其次,要搞好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采取技术措施保持并提高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的领先地位。
再次,既要站在局部看整体,又要站在整体看局部,要发挥本企业的技术优势,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计划和战略;同时还要善于引进外面的高技术,把本企业的优势技术跃升到更高的形态。
4.技术相容原则
这项原则是指在高技术应用中,所应用的技术知识和自然规律的统一性,以及现有技术和高技术之间的一致性。它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①不能对不相干、不一致和不相容的高技术随意进行组合和移植,这就要求科研成果在技术上必须是成熟的,就是要符合一定的使用要求,包括达到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质量性能稳定可靠,并且在技术上能够成龙配套。
②应用高技术必须有理论和实际上的可靠依据,产品预测和构思也必须科学准确,特别是不能在应用中存在任何与自然规律相矛盾的所谓技术设想。
五、传统产业高技术的应用模式
传统产业高技术应用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即融合型和转移型。
1.融合型模式
所谓融合型,即指传统企业将引入的高技术与传统技术融合一起,形成复合型技术,使企业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过渡。根据融合方式的不同,融合重又可分为4种形式:
(1)设备、工艺融合型
即用高技术设备代替原有关键设备,提供以更新工艺为目标的工序技术,如引进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增加企业设备的技术构成,以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例如长春纺织厂在1969年建厂时装备的设备均是60年代的国产设备,经过20多年的运转,主要工艺部件已老化,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精度均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90年代初期,该厂用微电子技术对原有设备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一批机电一体化设备。目前,该厂所有的纺纱环节都应用了电子自动匀整装置、电子清纱器、光电自停装置、自动监测和控制装置等。采用微电子技术使该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产品成本下降了12%,库存降低了35%,交货施或减少了8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传统企业采用设备(工艺)融合型,总是首先采用一部分高技术设备,淘汰一部分落后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原有落后的设备全部更新后,企业也就完成了从传统技术向高技术的过渡。采用这种融合方式的关键是,传统企业的老设备与引进的技术设备要有内在联系,使它们能够有机结合起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传统企业设备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将有利于传统企业采用该种融合方式向高技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