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基于VAR模型,利用1990-2007年的年度经济金融数据对新疆当前城乡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协整检验,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新疆城乡收入和金融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新疆当前金融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金融发展水平非均衡和金融发展效率非均衡都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这与本文的Weld检验相符,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是金融非均衡发展两个指标的原因。
关键词:金融发展;城乡差距;关系;实证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保持稳定,改革开放后此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过程。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样呈现扩大趋势。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计算,1978年为2.68倍,1984年为1.79倍,1989年为2.15倍,自1993年开始城乡收入差距全在3倍以上。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政治环境和历史使命又比较特殊,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将会影响新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造成社会不稳定。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是影响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样是严重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此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基于金融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巨大,其不均衡发展势必会影响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最终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的逻辑,本文立足金融视角,着重研究新疆金融不均衡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指标设定和数据说明
2.1指标设定
本文在借鉴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以下3个指标,具体指标设置如下:
(1)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ING)。
此指标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指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这个变量的值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此变量已用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做消胀处理。
(2)城乡金融发展规模非均衡指标(FIR)。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是以银行导向型为主,所以本文采用新疆银行存贷款总额比上GDP来代表金融发展规模。考虑到新疆金融数据的可得性和金融发展非均衡的实际,本文采用城市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比值作为衡量金融发展非均衡的指标。因为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一直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因此该指标理论上应该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符号为正。
(3)城乡金融发展效率非均衡指标(FE)。
本文参考王志强、孙刚(2003)提出的建议,采用贷款与储蓄的比值来衡量金融中介将储蓄转化为贷款的效率,即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之比来衡量金融发展效率。本文的城乡金融发展效率非均衡是指城市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之比。
2.2数据说明
以上指标所涉及的数据时间皆为1990-2007年。除作特殊说明的数据外,本部分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1985-2008年历年)、《1955-2005新疆五十年》(2005年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和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联合出版)和《改革开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