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湖南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2014-07-01 01:1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湖南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 要]自主创新是发展优势产业的重要途径,二者又互为条件、
[摘 要]自主创新是发展优势产业的重要途径,二者又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本文通过对湖南省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提出产业集群化、实施大企业、推进信息化等对策,从而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发展。
  [关键词]自主创新 优势产业
  
  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落实,湖南抓住有利时机,在近几年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健全自主创新体系,推进集群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措施,涌现并发展壮大一批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科技含量较高的优势产业。通过深入调查发现,湖南省近些年在提高自主创新和发展优势产业的过程中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王元(2005)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看作是一个经济过程,认为它不单纯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是一个经济过程和市场实现的过程。毛蕴诗(2006)等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先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到自主创新,是一个积累和学习的过程,在模仿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宋河发(2006)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通过主动努力获得主导性创新产权,并获得主要创新收益而进行的能形成长期竞争优势的创新活动的能力。郭咸纲(2005)认为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体系推进过程,包括理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
  尹洪斌(2006)指出自主创新具有目的性、变革性、新颖性、超前性、自主性。候先荣(2003)提出自主创新有以下四个特征:高风险性、高回报率、创造性、综合性。王一鸣(2004)认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包括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技术链和创新链、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外部因素;盈利水平和投入能力,创新收益,创新人才,企业家精神等内部因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江小涓(2003)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技术发展的战略与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利用全球知识储备,通过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引进过程中我们还要认真修炼自身内功,作好消化、吸收,并创出自己的特色。
  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转化为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他极力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而忽视了社会制度因素和具体历史环境。
  罗纳德.科斯和诺思等人指出制度变迁是影响创新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诺思明确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费里曼、纳尔逊和迈科尔、波特等对此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费里曼1987年在研究“日本模式”成功经验时发现,要想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仅靠企业是不够的,需要以国家层面上寻求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的制度与政策。其后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将国家创新系统定义为:“其相互作用决定着一国企业的创新实绩的一整套制度”。迈科尔则通过分析影响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四个重要因素,指出国家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时间内产生创新性技术并使之商业化的能力。
  波特认为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而产业的发展往往是在国内几个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主要是竞争的结果,提出了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 “钻石模型”。这一理论最早出现在国际贸易理论里,是由李嘉图(D. Ricardo)对斯密(A. Smith)的绝对优势理论作出的重要扩充。进入20世纪,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表明,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差异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必要条件,因而也是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在后来的研究中,这一理论常常被称为HO理论。这一理论在研究区域产业优势上,也同样有很大指导意义。
上一篇: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理论的重新审视(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