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两岸钢铁产业之比较分析(1)论文(2)

2014-08-13 01:05
导读:2.1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根据中国研磨网提供的材料,中国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到

2.1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
  根据中国研磨网提供的材料,中国大陆钢铁产业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产能和产量增长过快。到2004年,中国大陆的铁、钢、材的年产量已分别达到了2.51亿t、2.72亿t和2.97亿t(含重复材)。2005年分别新增产能为0.5亿t、0.6亿t和0.78亿t,整个钢铁行业的产能已接近4亿t,大大超过目前中国大陆对钢铁的需求。2006年中国大陆的铁、钢产量将达到3.13亿t、3.32亿t左右。
  (2)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低。2004年中国大陆共有871家钢铁企业,其中产钢在500万t以上的企业只有16家,钢产量占全国的4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3)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长材比重过大,而板、带材比重小。目前中国大陆的板、带比38.62%,板、管比45.3%,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满足不了下游行业的需要,每年进口钢材中板材占90%左右。
  (4)布局不合理。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有18家在省会城市,有34家在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中国大陆钢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等省市,但中国大陆的钢材主要消费市场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这就造成钢材的流向不合理,又给本来就严重滞后的铁路运输造成困难。
  (5)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钢铁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性能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竞争。在这方面中国大陆钢铁工业近年来虽然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必须看到:在重大装备的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方面,中国大陆主要依靠进口,在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档汽车板、高牌号的取向硅钢、高钢级的管线钢等还需从国外进口。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段 愿 周 嘉
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产业升级障碍分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浅论政府投资环境差异性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关系
上一篇:产业集群识别与分类实例研究(1)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