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与财政管理的公共化论文(4)
2014-09-15 01:00
导读:三、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活动的独立审计 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不及时,财政机关在单边决定财政管理活动时,经常会出现通过寻租等手段获取私
三、加强国家审计机关对财政活动的独立审计
由于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和不及时,财政机关在单边决定财政管理活动时,经常会出现通过寻租等手段获取私利等不能体现纳税人对公共品真实需求的事情。在民主选择还不能完全实施的阶段,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审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约束财政管理的专制化。
四、减少政府的级次
中国目前的五级政府对应着五级财政,过长的链条加大了委托代理的成本,也使得纳税人对政府的监督难度增加。减少政府的级次,由五级减少到三级,形成中央----省----县的政府格局(贾康、白景明2002),可以减少公共产品的直接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委托的链条,从而为民主决定的财政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
五、加强税收制度设计的成本与严格公债使用的限制。
在面临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高债务风险的背景下,减少税收成本,严格国债使用的限制,可以更好地体现效率财政的意图。
五、基本的结论
相比较于财政管理的专制化,公共化的财政管理能够更好地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也具有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公共财政的发展过程就是财政管理公共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中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只有加快市场化的进行,才能加快财政管理民主化的进程。加快财政管理公共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产权的改革,技术改进在短期有效。
:
武彦民,2000,《对公共财政论的质疑》,《公共财政:学界如是说》经济出版社2000。
魏凤春,2002,“潜在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1期。
张馨,1999,《公共财政论纲》,经济科学出版社。
高培勇,2000“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框架”,《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王雍君,2000,“为公共财政确立游戏规则”,《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科尔奈,1992:“所有制形式与调节机制之间的亲和—主义改革的共同经验”,《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
樊纲,2001:“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非国有部门的成长与国有部门的改革”,《经济》,第1期。
陈昕,1994:《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公共选择》,上海三联书店
R.科斯,A.阿尔钦,D.诺斯,1996:《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译文集》,三联书店,上海人民社
布坎南,1998:《赤字中的民主》(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樊纲,1996:《渐进改革的经济学》,上海远东出版社
DNorth,1983,“StructureandChangeinEconomicHistory,”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余永定张宇燕郑秉文,1999《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