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
2015-01-17 01:04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以及技术转移周期中出口、直接投资和技术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部分,其中重点分析了决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最后简要阐述了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含义以及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技术转移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战略
一,技术转移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转移是指因经济原因产生的,用于生产的工艺、程序和方法等系统知识在国际间的转移。对技术输入国来说,技术的引进能够带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同时技术的引进会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引进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从技术输出者的角度来说,也是转移即将过时的技术,延长某种技术生命周期的手段,同时也会带来转移技术的经济收益。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经济体和企业引进技术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0-T1。在该阶段,产品在创新国被发明或创造出来,并开始在创新国国内生产和消费,产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这一阶段,创新国的生产全部用于本国的消费。当创新国的生产超过消费时,即在T1时创新国开始出口该种新产品。
第二阶段,即创新国出口、模仿国开始消费该新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1-T2。在该阶段,创新国的生产除满足本国消费之外,还向其他国家出口,模仿国则认识到该种产品,并开始消费。创新国的厂商由于拥有对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所以能够获得国内外的垄断性利润。在T2时,创新国达到出口顶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三阶段,即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2-T3。在该阶段,这一创新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标准化,模仿国厂商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并且自我供给消费,创新国的出口逐渐下降。到T3时,创新国出口为0,模仿国开始停止进口该种产品。
第四阶段,即模仿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3以后。该阶段,模仿国由于规模优势或其他比较优势,生产迅速扩大,并开始以低成本出口,创新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生产逐渐下降,开始进口该产品满足本国消费。
在实践中,创新国开始出口和模仿国开始消费之间可能存在水平距离,主要是取决于两国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模仿国可能先向其他国家出口,然后才向创新国出口,因而创新国出口为0与模仿国开始对外出口之间也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差距。
这样四个阶段结束之后,该商品即在创新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便在模仿国开始并进行着自己新的周期,在生命周期延长的过程中,该产品能够尽量为人们创造利润收入。
二,技术转移的周期过程
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一般来说占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对外经济战略上大都经历三个阶段:新产品出口、直接投资生产该产品和技术转让。
具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第一步总是以产品出口获利,有着独占市场的性质;当出口市场开始生产该产品时,该企业可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直接投资获利;当东道国生产扩大利润下降,企业可以通过输出技术获得收益。不同国家的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也不同,这样技术就会产生流动。
三,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与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在今天的国际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大都是遵循着上述的周期过程来处理出口、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以牟取最大的利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不过,由于大多发展中国家从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于外国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设置有一定的障碍;若是直接将创新技术转移至进口国,对于输出者来说,进口国厂商通过低成本等比较优势,将会抢占输出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甚至反过来向输出国出口,占领输出者在本国的市场,这样输出者的利益就会大大受损。所以,产生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