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中的作用((2)
2015-02-17 01:17
导读:如果从社会管理角度,把这套中小企业信用社会识别模式管理好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最基本的子体系就是中小

如果从社会管理角度,把这套中小企业信用社会识别模式管理好的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最基本的子体系就是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征集系统。从国际征信的实践经验看,从事数据征信工作的主体可分为政府主导、中央银行主导、民间企业主导等几类,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优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机构与民间的力量、公众的认识程度等因素来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征集系统的建立应以政府主导为宜。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内涵
信息数据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有许多不同于物质资源的特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共享性。信息数据资源可以极低的成本进行复制;另外,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并不对信息源造成任何的伤害(保密性的问题除外),信息的拥有者并不需要为与他人分享而做出牺牲;同时,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常常是双向的,信息数据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信息数据的获取者。信息数据资源的可交互性使信息的共享在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升值,最终使所有的参与者都从共享中得到最大的收益。所以说,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是一种典型的“双赢”。
信用信息是信息数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企业主要有自然人与法人两种形式,所以它的信用信息包括(法人)企业信用信息和(自然人)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
企业信用信息分为四类:一是企业身份情况,包括企业名称、经济类别、成立日期、注册资金、注册号码、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经营范围、股东成员状况等;二是商业信用记录包括企业在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偿还记录、在商业银行发生的其他信用行为记录、企业财务记录、企业工商行为记录、企业质量技术行为记录、企业进出口行为记录、企业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为记录、企业与其他商业机构发生的信用交易记录;三是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包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行为记录、企业纳税行为记录、企业公用事业缴费记录、企业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四是特别记录,包括有可能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行政处罚的重大案件情况的记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个人信用信息也分为四类:一是个人身份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户籍所在地住址、居所、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状况、收入状况、工作单位、职业、学历等;二是商业信用记录包括个人在各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偿还记录、个人信用卡使用等有关记录、在商业银行发生的其他信用行为记录、个人与其他商业机构发生的信用交易情况记录;三是社会公共信息记录包括个人纳税、企业公用事业缴费记录、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个人财产状况及变动等记录;四是特别记录,包括有可能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涉及民事、刑事、行政诉讼和行政处罚的记录。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沈杰 葛勇
经济增长视角中我国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
崇左市发展口岸经济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