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双鸭山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论文

2015-03-23 02:3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双鸭山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论文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对城市的发展具有
[摘 要]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双鸭山应抓住有利时机,把握市情,发挥优势,强化措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逐步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子。
  [关键词] 双鸭山 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这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双鸭山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曾经因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而辉煌多年。但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和单一的产业结构,也致使双鸭山陷入困境。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煤城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振兴,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双鸭山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从“十五”开始,双鸭山市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粮食主产区等政策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双鸭山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到2006年的28.5:41.4:30.1。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绿色食品开发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06年全市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基地面积达到400万亩。市县属粮食总产量实现30.6亿斤,为历史最好水平。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机械、冶金、食品、医药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煤炭行业再现生机。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旅游、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
  虽然双鸭山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从三次产业比例来看,一、二产业偏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2006年双鸭山三次产业所占份额分别为28.5、41.4、30.1,GDP的构成过分依赖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比重较低,其发展水平远远不够。其次,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内部,重农业而轻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内部,主要以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初级产品比重大,技术水平低,精深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第三产业内部,主要以传统的商饮服务业为主,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是全市三产中的主要支柱,而新兴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广告咨询、旅游服务、科研等所占比例较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双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结合双鸭山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因素,把双鸭山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现有“二三一”产业结构基础上,注重提高三次产业内部行业的质量,优化内部结构,努力向“三二一”的现代产业结构转变。
  1.第一产业
  巩固加强第一产业,深入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主辅换位、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粮食主产区建设,突出质量效益,重视粮食安全;大力加强畜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品牌,组建一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团和绿色产业集团,重点支持阳霖、福源、宏达、北大荒牛业等现有龙头企业群的发展壮大。
  2.第二产业
  坚持以煤为主,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把延伸煤炭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和就地循环,逐步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绿色食品加工、建材六大产业,构建全国的煤电和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全省的钢铁和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煤电化产业集群,构建全国的煤电基地和全省的煤化工基地;大力发展冶炼产业集群,构建全省钢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构建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做强机械建材等非煤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
  3.第三产业
上一篇:北京市商业物流发展规划 (2002--2010年)(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