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竞争、知识与发现(1)论文(3)

2015-03-30 01:04
导读:哈耶克对知识问题的探索则可说是终其一生的,正如他自己在其生前最后一本重要著作《致命的自负》中所说的:“理解了信息(或事实知识)传递的作用

  哈耶克对知识问题的探索则可说是终其一生的,正如他自己在其生前最后一本重要著作《致命的自负》中所说的:“理解了信息(或事实知识)传递的作用,也就为理解扩展秩序敞开了大门。……从我在‘经济学与知识’一文中首次取得突破,通过认识到‘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和‘知识的虚妄’,再到阐述我的信息分散理论,直到最后提出我的有关自发形态比中央管制更优越的结论,的确花费了一段漫长的时光。”(注:哈耶克:《致命的自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韦默(Weimer)认为,哈耶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知识论者,尤其当他处理专门经济学问题的时候(邓正来,1997)。
  藉此机会,他对社会科学作出了最持久的贡献:知识论。在1936年发表的著名演讲“经济学与知识”中,哈耶克在批判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式时强调了三个重要问题:(1)均衡的存在与人们掌握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均衡来说,社会成员为其行动所作的不同计划必须是相容的。要使之出现,每一个人的计划都必须“恰好以其他人倾向于作出的那些行为的预期为基础”,而且“所有这些计划都建立在一系列相同的外部事实上,使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下改变其计划”(注: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如人们知道一切事情,他们就处于均衡当中,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仅仅是因为我们就是这样定义均衡的。(2)基于“劳动分工”之上存在着一个“知识分工”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只关注劳动分工,忽视了知识分工。(3)市场经由价格机制传播知识而具有使人们的计划相协调从而使非均衡趋向于均衡的作用。也就是说,知识在竞争中发现和传播的过程就是从非均衡趋向均衡的过程。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但是,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经济学家通常通过以下三个假设把知识问题完全忽略了:(1)把厂商的成本收益曲线视为给定的和已知的;(2)把消费者的偏好视为给定的和已知的;(3)把可利用资源的数量视为给定的和已知的。在上述假设和其他一些技术性假设前提下,经济问题便是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最优化问题,其答案就是:任何两个商品或两个要素间的边际替代率在所有的不同用途中必须相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所假设掉的东西实际上正是我们进行“经济计算”所需要的那种“数据”。因此,这并不是社会真正面临的经济问题。社会所面临的真正的经济问题是由“分立的知识”引起的,它不是一个如何配置既定资源的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在于“我们所必须利用的关于各种具体情况的知识,从未以集中的形式或完整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注: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因此,它是如何确保充分利用每个社会成员所知道的资源,因为其相对重要性只有这些个人才知道。简而言之,经济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形成一个经济秩序,以便它能尽可能广泛地利用其成员分散存在的知识,而判断分散的自发组织、集中的中央计划或有组织的产业三者中哪一种制度效率更高,也主要取决于我们可望在哪一种制度下能够更为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知识。主流经济学的配置理论实际上只是一种同义反复:其结果完全被所作出的假设决定。经济学只有当它能够说明所参与的行为主体如何获得知识并且在竞争中利用这些知识,才能成为一种经验科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市场过程理论与主流的配置理论分析方法的两大区别:(1)对于所有行为主体来说,有关物品、其使用可能性,可能的替代品、技术、价格等等都不是给定的,市场过程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行为主体如何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和知识;(2)配置逻辑只分析现状。如果出现一种从外部引入的数据变化,那么参与者就没有时间对此作出调整。与此相反,市场过程理论真正要解释的不在于均衡状态本身,而在于至少在趋势上朝着均衡状态发展的过程。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一样的压力,不一样的国际环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