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关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2)

2015-04-19 01:08
导读:二、影响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经济发展绩效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的原因主

  
  二、影响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经济发展绩效的原因分析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却并未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实质性的创新,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延续。由于制度的约束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造成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经济发展绩效不佳的根本因素。二是供给主体错位,农民成本负担过重。在政府应承担主体责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公共财政投入总量却严重不足,农民承担了农村公共产品成本的绝大多数,权益主体错位成了核心的责任主体。1999年,全国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费负担总额约为1200多亿元。其中,“三提五统”约为600亿元,“两工”中的以资代劳及其它各种社会负担约为300亿元。可见,农民在公共产品成本分摊中负担过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而农民负担问题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错位所造成。三是供需不符,农民承担的风险和损失难减。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是供需脱节。一方面是供不应求,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具体表现为农民急需的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缺乏,农村教育供给不足等。供不应求所造成的结果是农民为私人生产经营活动付出更大的成本、承担更大的风险、承受更多的损失,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供非所需,造成的后果是降低了社会公共服务的效能,早成了公共资源的配置浪费。由于这种供给的强制性与随意性最终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付出了过高的成本,却享受不到公共产品带来的收益,承受双重损失。四是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民利用效率低。从供给总体上看,结构严重失调,主要表现为“三多”和“三少”。一是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多,见效慢、期限长、具有战略性的公共项目少;二是新建公共项目多,存量公共项目维修少;三是“硬”公共产品多,“软”公共产品少。这些高价的“公共产品”表面上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际上是劳民伤财,利用率极其低下。五是供给效率不高,农民急需和减负难实现。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不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不足。由于公共财政支持不够、供给决策机制不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存在问题等原因,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特别是农民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的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成本上升。因对服务组织和部门行为规范不够、资金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等问题,造成公共产品成本上升,供给效率低下,并且加重了农民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六是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效益差。农户居住的分散性和低水平的组织化程度影响了公共产品的投资效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它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农户居住的分散性和低水平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平均水平,影响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
创新型城市的差异化战略:浙江证据
上一篇:关于网络社会新型人际关系的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